近期,期货日报联合美尔雅期货进行了“两湖地区菜系市场形势调研”,走访了湖北、湖南的一些“老油料”——大中型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及小榨经营户,了解到长江流域油脂产业正在发生巨变,快来听听:
两湖地区油脂消费现状及趋势今年随着菜油拍卖结束,菜油价格回升,豆油消费要好于去年。从饮食习惯来看,湖南当地群众喜欢吃菜油,人们对调和油中豆腥味较为敏感,一些灌装调和油中豆油添加比例过高会对销量有所影响,限制了豆油对菜油的替代空间。
两湖地区居民对菜油较为喜爱,特别是钟爱浓香型菜油,成为当地市场消费的主流,这种菜油主要是由小机榨生产的。浓香型菜籽油做成小包装油可卖到十几块一斤,价格较高,有压榨利润。
小榨可分为冷榨和熟榨。冷榨出菜油和青饼,青饼蛋白含量高,可用于水产养殖饲料。热榨需先将菜籽炒制,出浓香型菜油和黄饼,黄饼因蛋白溶解度被破坏,多用做肥料,种植茶树、果树、烟叶。
玉米油和葵油都属于高端油品,市场售价也比较高,当前正在大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这会替代一部分菜油。玉米油今年销量增长一倍。葵油消费增长也很快,全国需求量已在万吨左右,今年的进口量估计为90多万吨。玉米和葵油价差每年波动比较大,玉米油价格正常情况是高于葵油的,一旦出现倒挂,价差影响主要体现在调和油中两者的添加比例,对单纯的玉米油、葵油销量不会有太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油脂企业正在内地布局进口大豆压榨线,未来内地豆油供应将十分充足,如果未来豆油价格较低,那么这些油脂企业会通过引导消费等手段逐步改变当地居民的油脂消费习惯,这会降低未来长江流域等内地市场菜油的需求量。
棕榈油在当地主销终端食品厂,近几年消费者食品结构有所转变,使棕榈油食品工业中每年有20%-30%的销量萎缩。食品饼干厂需求下降很多,环保和资金压力导致很多中小食品厂面临淘汰。集团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好,能维持一定需求,但今年数据显示同比减少30%-50%。
当地油脂企业的生存经营状态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油菜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油菜籽产量的大幅下降,加上菜油临储政策的取消,湖北、湖南两省的油脂加工企业由于亏损严重基本都处于停产状态,大部分企业关闭,有的甚至直接破产倒闭,剩余的在生存压力下纷纷寻求转型,有的转型加工进口大豆,有的改加工棉籽、经营粮油贸易,还有的转型做小榨浓香型菜籽油。
湖北省近年来有家左右的油脂企业关闭,当前仍在开机的企业仅有5家左右。
但由于浓香菜油市场需求依然较强,小型油脂企业纷纷上马小机榨生产线,当前小机榨已成为两湖地区新兴的产业。
为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一些大型粮油集团已开始在长江流域进行产业布局,以前当地主要以加工油菜籽为主的工厂现在已改为压榨进口大豆,今年的大豆加工开机率大幅提高。
记者在湖北江陵、湖南岳阳等地了解到,很多油脂企业把油菜籽贸易业务做得比较大,同时还增加了小麦、玉米、进口高粱等粮油品种的经营业务,随着贸易伙伴的增多,操作程序的成熟,再加上守着长江这个黄金运输水道,这些企业还有可能成为沿海地区油厂产品进入长江流域市场的代理商,未来长江流域油菜产业格局将是一个全新的面孔。
未来国产菜油价格易涨难跌在多家油脂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未来国产菜油供应量有限,其价格易涨难跌。
主要原因是临储菜油已所剩无几,而且剩余的临储菜油今后也不再进行竞价销售,大部分可能已转为正常的储备油脂,未来将通过正常轮出的方式供应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已竞价销售完毕的临储菜油主要集中在益海、中粮等少数大型粮油企业手中,其拥有大量小包装油脂生产线,拥有的临储菜油主要将作为小包装油的原料来使用,未来市场上不会再有大量散装临储菜油供应。
其他油脂企业竞拍到的临储菜油大部分已出库完毕,估计市场上未消化的竞拍完毕的临储菜油只有两成左右,预计在8—9月份消耗完毕。
而手里资金较为充足的拥有临储菜油的企业更会惜售,预计9月底之前国产菜油市场供应还可以保证,但在此之后就会成为稀缺资源。不过,沿海地区油脂企业加工的菜油以及进口菜油的供应还是有保证的。
虽然当前菜油需求并没有好转,但市场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随着中秋和国庆临近,及四季度和春节前后市场需求的增加,国产菜油价格易涨难跌。
来源:期货日报、美尔雅期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