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人人都是艺术家rdquo

艺术应该在事实上被看作那些正在所有领域中继续生产活动的起点。

——约瑟夫·博伊斯

在博伊斯看来,艺术是一种不一样的生产活动,它有别于科学理性,而属于一种直觉的、感性的生产。艺术因此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甚至,它就不应该具有科学的眼光。比如,用科学来看待热的现象,就是测量物体的温度。可是,人类不是只有这一种认识热的方式,人类有更丰富的感受,比如看到太阳的图案就会感到热,看到红色就会感到热,物体的变形会让人感到热。这些方法都是有别于科学的方法。艺术家就应该是用各种其他方式认识世界和从事生产的人。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不再用测量、实验、图表这些工具了解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准艺术家,如果你能够践行和创造新的东西,就可以成为艺术家。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认识这样一位影响了欧洲美术世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或者我们不妨称他为艺术世界前卫的幻想家。

约瑟夫·博伊斯

(JosephBeuys)

-[德国]

年5月12日,博伊斯生于德国西部的港口城市克雷费尔德(Krefeld),父亲是一位奶酪厂厂主,全家信奉天主教。他深爱家乡的田野生活,常常在田野中进行动物观察、植物采集和科学摘记,这些童年记忆:天鹅罐头标记、油脂产品、林中小鹿、田间野兔,以及在马戏团里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和生活,都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

△《兔子糖系列》年,卡塞尔文献展

年,二战前夕,博伊斯参加了希特勒青年团。年,中学刚刚毕业的博伊斯本来想去学儿科做医生,但征兵令也来了,他不得不入伍,加入了纳粹空军。幸好他遇到了一位有渊博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官西尔曼。这样,虽然在战争年代,两位动物爱好者却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动物和自然现象。

△《打猎牡鹿》年混合媒材,××cm,达姆施塔特市黑森州美术馆藏

在一个分为十个隔间的储物柜中放置了各种各样的小物品和工具,柜门都开着,上面挂着标有红十字的纸片。有批评家认为,它反映出了博伊斯对于二战中大屠杀的隐喻和反思。集中的储物柜可以让人联想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的场景,而柜门上的红十字,则象征着对生命的纪念和救赎。也有人认为,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博伊斯对于神秘仪式的探索。

在那样一个烽火战乱的日子中,博伊斯却偶尔可以置身事外地待在属于他的那一片世外桃源中已是莫大的幸运。他利用了此间12年的时间来任性玩闹,还接触到了影响他终生的雕塑家威廉·勒姆步鲁克和人智学家鲁道夫·施泰纳。

△《均质的渗透》年演奏用的钢琴、灰色毛毡,××cm,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藏

被包裹的钢琴和鲜红的十字,似乎能感受到被覆盖的音乐正在战争的伤痛中响起。

博伊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他曾经是纳粹的飞行员,二站后他通过艺术来治疗战争对于他的精神伤害,在艺术的创作中他全面地对战争进行反省,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颠覆。

但战争是残酷的,它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才华而偏爱他,在灾难面前也没有人可以做到毫发无伤。年,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在轰炸苏联克里米亚地区的基姆防空基地时被敌方击落,舱内的战友当场丧命,而博伊斯则幸运的在颅骨、肋骨和四肢全部折断的情况下被当地的鞑靼人救了回来,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毯恢复了健康。后来巡逻队找到了他,并将他强行带回了部队。这个意外的事件成为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此后,在其艺术创作中,对人和自然生命的思考成为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lcd/14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