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献礼刘德华启迪以完善的科技成果转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37.html

启迪人,祝福清华!

正值清华大学周年校庆之际,启迪清洁能源邀请到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拉美国家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刘德华,刘德华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耕耘多年,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今天,启迪清洁能源对话刘德华教授,就科技成果转化之路进行深入探讨。

▲采访视频

刘德华

清华大学化工系应化所所长

清华大学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拉美国家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

主持人:李旭光

启迪清洁能源常务副总裁

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

现场采访精华版

李旭光:习近平曾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刘老师,目前清华大学的研究项目及科研成果与国家发展需求如何高度契合,您能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刘德华:我将近30年,一直在努力推动我们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工作。我始终认为,我们搞工程技术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目的还是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搞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认识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然,为我们美好生活服务,所以习近平提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讲,我们在努力的做这个工作,一直在很努力的做这个工作。

李旭光:刘老师,您在生物柴油的领域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我们呢?

刘德华: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我有时候甚至都会自嘲,如果要我重新来,我还会选择这样的路吗?我多年来的一个感受就是,靠我们教授自己带着几个学生做成果转化是非常非常难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来做这个事情。这么多年,我钻研这个生物柴油项目,能真正大踏步的向前走,就是与启迪合作走上这个平台以后。

启迪与普通企业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我的认识是,作为普通的社会企业,他们的追求目标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科技成果的使用,获得技术的所有权,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启迪是学校的企业,不断实验和践行着清华人的担当与使命,承担着国之创新的重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已任,不以眼前利益为主导,将转化的成果在社会上进行推广,回报国家,这是真正的大学情怀,这就是启迪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

▲年6月19日,习近平视察清华大学酶法生物柴油实验室

李旭光:谢谢刘老师对启迪的认可。启迪清洁能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制为老师们服务,不断的把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造福社会。年,习近平亲自到您的项目实验室做了一些重要指导,您能分享一下,习近平对您的指示以及当时的情况吗?

刘德华:年6月19日,习近平到我们实验室来视察,我向主席汇报了如何把地沟油、废弃油脂做成清洁能源生物柴油的技术特点,以及我们在工业化、国际转移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地沟油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地沟油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是政策的问题。。。并询问我下一步的计划和想法。我说,我们迫切希望的是找有实力、更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合作,技术转移不是我一个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就能做好的,我们一定要有企业来主导这件事情,不是参与,而是要来主导这件事情。

我们的技术已经到巴西去实施前期的中试,技术的特点是市场容量特别巨大,我们的技术过去以后,可以新建工厂,也可以改造旧厂,可以通过技术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讲,创造了就业、改善了环境、深化了农产品的加工;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讲,弥补了我国一部分能源的短缺,以清洁能源替代了化石能源,减少了碳排放。当时在场的领导都点头认可我们的技术和思路。

后来,就有幸与启迪合作了,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李旭光:您是中国拉美国家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这个实验室是我们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您可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平台吗?

刘德华:全球生物能源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美国、巴西。以巴西为代表的整个拉丁美洲与中国正好是资源互补,他们丰富的是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生物质资源,像大豆、木材、玉米、牛肉、鸡肉等等,但他们缺的是数字技术和投资。后来,巴西里约联邦大学要与清华大学建立一个关于能源技术创新与气候变化的一个联合中心,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何建坤教授很有远见,站在引领世界能源发展的高度,要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合作,很快就建立起了清华大学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并很快确定了生物柴油、太阳能等技术线路,还把华业阳光的太阳能热水器捐献到他们的巴西里约联邦大学。

▲启迪清洁能源与巴西Binatural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不断的合作中,逐步在两个国家层面上得到了认可,接下来,我们就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成立了第一个中拉联合实验室,拉美地区有古巴、秘鲁、巴西三个国家参与,中国是清华大学、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中兴通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启迪清洁能源、东莞理工学院的支持,并把目标聚焦在清洁能源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交流和讨论,也包括一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探讨。我们连续10次召开了中拉科技成果转移与机制探讨论坛,邀请大学、企业、行业、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及官员参加这个论坛,共同探讨通过金融的手段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这个工作目前还在积极的推动当中。

感谢启迪,特别是启迪清洁能源给我们的支持,帮助我们促进这个事情。

李旭光:前两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时与中国李克强总理曾经见证签署了一个协议,与清华大学来共同推进生物柴油在马来西亚的推广,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这个项目的进展?怎么能更好地应用这个项目,走向一带一路国家、走向全世界呢?

刘德华:马来西亚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政府制定政策,直接强制石化柴油要添加生物柴油。第一从技术上,我们的技术明显的优于他们现在产业的传统技术,特别是针对棕榈油这种热带的、多雨的地方产的油脂,新鲜的油脂里面就含有很高的脂肪酸,更适合用我们的工艺技术来生产,收益更高、环保效果更好。马方的科技部原产业部就提出来,这个项目与清华大学合作,将来利用清华大学的技术在马来西亚推广,并请马哈蒂尔与李克强总理见证签约,启迪清洁能源就开始与他们对接。习近平在第一届中国一带一路创新论坛上提出,国家要支持建立一批不同领域的一带一路国家实验室,启迪清洁能源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可真正服务于国家的科技成果转移。

▲清华大学-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启迪清洁能源共同签署《棕榈生物柴油示范科研项目》

李旭光:酶法生物柴油技术在拉美国家、在东南亚国家,包括在欧洲都得到了很多的认可。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酶法生物柴油工艺与传统的生物柴油酸碱法相比,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刘德华:生物柴油其实就是脂肪酸的甲酯或者乙酯,就是我们各种动植物油脂,它本来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跟甲醇交换或者跟乙醇交换获得了副产物甘油,脂肪酸的甲酯或者乙酯的混合物。我们团队历经二十年的研发,升级了四代到五代技术,也有三四十个专利,其中国际专利有七八个,获得了二十个国家的授权。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研发以后,我们不仅把酶催化做生物柴油工艺路线的所有优势保留下来,还把成本太高的缺点克服掉了。传统的酶只有两次就失活了,我们可以用到三百次以上,甚至更长,所以才使得这个技术真正的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幸亏有启迪清洁能源主导,所以最近这两年我们走的很快。

▲四川眉山生物柴油项目-酸碱法升级酶法工艺

李旭光:刘老师是年进入清华大学的,也伴随着清华大学迈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您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者有什么期望呢?

刘德华:我作为一个老清华人,为清华自豪,也深深地感谢清华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泛的舞台。我们见证了从“科学教学两张皮”到“鼓励产学研结合”,到现在“要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个全过程。作为学校的老师,第一要务还是要做好教学,教学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另外,就需要有团队。说有什么希望的话,就是希望学校的管理部门机构有更好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师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结合国家的任务和教学的需求,选择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教授们、老师们来讲,希望自己有定力,想好了要做什么事情,遇上了这么好的机会,无论是要做基础研究,还是要做成果转化,要坚定不移的把这个事情做好、做下去。习近平提出了钉子精神,搞科研最需要,你就要抓住了这一个问题,不松劲、不气馁。做科技成果转化的话,一定要有好的机制和团队,最好是企业来主导。

李旭光:谢谢刘老师的精彩分享,也期望刘老师有越来越多的成果,我们一定为老师们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把成果转化工作做好。

爱清华求创新

因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永远以国家至上、人民为先、育人为本

永远以开放自信的胸怀走向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ybk/14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