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年代豆油超级牛市总结:
如果合并统计,-年豆油价格处于一个超级牛市周期,其价格整体涨幅约%,时间周期约6.5年,CBOT豆油期货价格也于.3月创下了历史最高价格70.4美分/磅。
如果分开统计,则将第一次豆油牛市周期分为.10-.03,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为2.4年;将第二次牛市周期划分为.02-.03,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为3.1年。
第一次牛市期间,豆油价格牛市的形成受到了大豆减产周期的影响;但是微观生产层面的影响都没有把价格推向牛市峰值,其价格的峰值依然与宏观经济(GDP、CPI等)出现峰值的阶段相吻合。
第二次牛市期间,微观生产层面的影响依然不足以解释牛市周期;但是结合宏观因素就能很容易的发现:虽然美国经济景气度率先下降,但是-年欧洲和中国经济持续繁荣;而且美、欧、中三大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均在年1-2季度左右达到峰值。所以,年1-2季度,豆油和大豆价格先后出现牛市峰值的时候,也正值经济周期逐步临近黄昏时分(经济进入滞胀时期),成为整个周期中的最后一抹亮色。
综合而言,本次豆油超级牛市周期的时间之长、价格之高,均超过了以往的牛市周期,时至今日也难以望其项背,我们只能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牛市。对于这次超级牛市的成因,我们的观点依然与前期数次牛市周期成因相同:即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振成就了超级牛市,尤其是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则更加突出,豆油(或者大豆)价格牛市往往都是一轮经济周期中最后大放异彩的品种。
一、前言
岁月无声,CBOT豆油期货悄无声息地走过世纪之交,进入了21世纪。在年代缺失了牛市的华丽篇章之后,在牛市周期沉静了十多年之后,豆油价格终于在年代再次迎来超级牛市周期,重新书写辉煌时代的华丽篇章。在此期间的牛市周期,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亲身经历过,可能不用做价格回顾,我们对于过往的数次牛市周期都能如数家珍,对于市场价格的跌宕起伏都能了然于心,对于市场情绪的喜怒哀乐依然记忆犹新。回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牛市,除了感叹市场力量的化腐朽为神奇之外,还能记得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系列报告进入第五个系列:《重温牛市牛市系列5: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牛市——年代豆油牛市》。
二、-年豆油牛市分析
2.1价格回顾
2.1.1CBOT豆油期货价格回顾年代,CBOT豆油期货价格共经历过两次牛市周期,分别为.10-.03和.02-.03,由于第二次牛市周期的起点高于第一次牛市的起点,所以这两次牛市也可以合并为一次大牛市周期。如果合并统计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年都处于一个牛市大周期,在此期间,CBOT豆油期货价格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约6.5年,CBOT豆油期货价格也于.3月创下了历史最高价格70.4美分/磅。同时,这也是豆油价格第二次超级牛市周期(第一次为.10-.9)。如果分开统计的话,那么第一次豆油牛市周期可以划分为.10-.03,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为2.4年;第二次牛市周期可以划分为.02-.03,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为3.1年。从分析的角度出发,我们将这两次牛市周期分开统计,首先我们对-年第一次豆油价格牛市进行分析。
如前所述,-年豆油价格牛市周期中,整体价格涨幅约%,时间周期约2.4年;价格最低点为.10.22的14.78美分/磅,价格最高点为.3.22的34.85美分/磅;价格主要的上涨阶段集中在.08-.03,涨幅约79%,时间周期约8个月。
2.1.2CBOT大豆期货价格回顾在此阶段,CBOT大豆期货价格牛市周期出现在.01-.3,价格整体涨幅约%,时间周期约2.3年(约27个月);价格的最低点为年1月2日的美分/蒲,价格最高点为年3月22日的.75美分/蒲;价格主要的上涨阶段集中在.08-.03,涨幅约98%,时间周期约8个月。
由此可见,本次豆油牛市周期与大豆周期基本重合,并且两者均在.3.22当天出现本轮牛市的价格最高点。
2.1.3WTI原油期货价格回顾我们在第一篇系列报告中对于原油价格进行牛市周期划分的时候,已经指出-年为原油价格的牛市周期,在这个长周期中,原油价格上涨幅度约%,并在年出现了历史最高价格.29美元/桶。对照CBOT豆油牛市周期,从阶段性角度来看,.11-.3,WTI原油价格涨幅约%;.8.1-.3.22,WTI原油价格涨幅约15%。
可见,从阶段性角度看,在豆油牛市周期中,原油价格也出现了牛市小周期和阶段性上涨。从长周期角度出发,年代CBOT豆油牛市与原油价格牛市周期基本重合。
2.1.4中国豆油现货价格回顾同样我们在第一篇系列报告中也分析了中国豆油现货价格情况(由于中国豆油期货合约是在年挂牌交易,所以对于年之前国内豆油价格的情况,我们就以豆油现货价格作为补充分析对象),通过对中国豆油现货价格进行的牛市周期划分,我们同样可以知道:.12-.03,处于国内豆油现货价格的牛市周期,其价格涨幅约%。可见,年代中国豆油价格牛市与CBOT豆油牛市价格周期基本重合。
2.1.5小结从长周期角度而言,-年,CBOT豆油期货价格、CBOT大豆期货价格、WTI原油期货价格、中国豆油现货价格均处于牛市周期,可见,年代的CBOT豆油价格与大豆价格、原油价格和中国豆油现货价格牛市周期重合。
从阶段性角度而言,-年,豆油、大豆和原油价格牛市周期有所重合,尤其是豆油和大豆牛市周期的重合度更高。
2.2宏观经济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经历了“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复苏——从“次贷危机”演化的金融危机等阶段,而欧洲和中国经济的繁荣则分别持续至年和年,直至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到来,年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和低迷阶段。
2.2.1美国经济:年达到整个年代的增长顶峰年代,美国经济先后经历了“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复苏——由“次贷危机”演化的金融危机等阶段。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出现一系列经济不佳的迹象,如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等。年11月26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正式宣布,美国经济于年3月陷入衰退,从而结束了20世纪90年代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新经济”泡沫破灭。在此之后,为了挽救经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降息、降税、增加军费开支和结束阿富汗战争等措施,此后美国经济再度出现复苏迹象。年美国经济增速创下了整个年代的最高增速。
这一时期,处于小布什总统的第一任期,为了阻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小布什政府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息与减税并举,期望鼓励消费,带动投资,振兴经济。财政政策方面,小布什政府计划从财年开始10年内减税1.6万亿美元;货币政策方面,则从年开始经过13次降息,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由原先的6%降低至1%。在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并在年达到顶峰。
GDP:年1季度达到峰值据世界银行数据,-年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0.62万亿美元增加至12.27万亿美元,从年度增速上看,GDP增速出现阶段性高点的时间为年,年度增速为3.79%。同时,年也是-年期间美国GDP增速最高的时期。
从季度指标上看,-年期间,美国实际GDP处于上升趋势:GDP在年四季度触底之后(年4季度实际GDP为0.2%),从-年1季度GDP就开始上升:年4季度和年1季度,实际GDP达到阶段性峰值4.4%,这也是年代美国GDP增速的最高峰时期。
可见,-年,美国经济处于上升周期,其中年1季度GDP增速也是-年期间美国GDP增速最高时期。
CPI:阶段性高点出现在年2季度-年期间,美国CPI基本上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年1月的1.1%上升至年11月的3.5%;在此期间,CPI出现阶段性小高点的时间分别是:.02-03,CPI为3%;.06,CPI为3.3%;.11,CPI为3.5%。
从分项上看,依然是能源CPI变化幅度较大:如.02-.03,能源CPI从-15.9%上涨至23.4%。
总体而言,-年期间,美国CPI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PI的阶段性高点主要出现在年6月和11月。
利率水平:不断下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年期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01-.01,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从6%左右下降至1.7%左右的水平;-.06,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基本上处于1%-1.7%左右的低利率区间;.08-.12,联邦基金利率略有上升,不过依然维持低利率水平区间(截止到年底,基准利率水平最高也仅仅达到2.27%左右水平)。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美国实际利率来看,-年,美国实际利率从4.55%下降至1.49%,处于直线下降的阶段。
可见,-年期间,由于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下调基准利率,美国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均处于下降阶段,并达到历史低位水平。
2.2.2欧洲经济:处于上升周期GDP:年2季度达到阶段性高点-年期间,欧洲经济也处于上升周期,GDP增速从年的1.3%上升至年的2.5%,达到阶段性高点。从季度指标上看,年2季度,GDP增速达到阶段性高点2.9%的水平。
CPI:下降趋势为主,阶段性高点出现在年5月-年期间,欧盟28国CPI(指标为调和CPI,即HICP)处于下降趋势:从年1月的3.2%下降至年3月的1.8%,随后则出现快速上升趋势:年5月,调和CPI达到2.6%。核心CPI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从年3月的2.7%下降至年12月的1.5%,随后年6月上升至1.9%。
2.2.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处于高速增长期,年2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GDP同比增速从年的8.3%上升至年的10.1%;GDP季度增速也在年2季度达到阶段性高点11.6%。
CPI:年3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食品CPI出现大幅上涨-年,中国CPI处于“先下降,后上升”趋势,.04-.08期间,CPI从-1.3%上升至5.3%;其中,食品CPI在.06-.07期间更是经历了大幅上涨:从0.4%上涨至14.6%。无论是CPI,还是食品CPI两者均在年7-8月期间创下了阶段性高点。
2.2.4小结通过对-年期间,美国、欧盟和中国两项主要的经济指标:GDP和CPI的简单分析,我们可知:年,美国、欧盟和中国均处于经济上升周期:美国GDP增速在年1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欧盟和中国GDP增速在年2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从CPI指标上来看,美国和欧洲CPI同比增速在年2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中国CPI同比增速的阶段性高点出现在年3季度。
所以,综合来看,年1-3季度,美、欧、中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速和物价水平均出现共振式上涨,达到阶段性高点。
2.3宏观政策2.3.1中国大豆产业政策由于年代中国经济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所以在政策层面我们就主要看中国在油脂油料领域相关政策的变化。在全球化、我国市场化改革以及我国加入“WTO”等背景下,大豆成为我国最早实现贸易“市场化”的农产品之一。下面我们就对-年期间有关大豆及其制品(豆油和豆粕)相关产业政策做出梳理,我们将分别从生产、流通、加工、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简述。
生产政策1、普惠性的粮食生产政策
(1)取消农业税政策。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逐步降低或免征农业税,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同年在吉林和黑龙江实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在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1个省(自治区)将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年,已有28个省区全部免征农业税;年全国范围全部免征农业税。
(2)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年,种粮直补政策在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开始试点,经安徽省天长市和来安县经验推广,试点扩大到13个主产省(区),年在全国全面推行。种粮直补来源于国家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对象为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补贴方式有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和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三种,具体由各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资综合直补开始于年,主要是因为年以来煤电、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所以中央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利用现有粮食直补渠道,采用与粮食直补相同的补贴方式,以直补面积为基础对所有粮食直补对象进行补贴。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项政策开始于年的“大中型拖拉机更新补贴专项资金”,年调整为“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补助费”,年改为“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资金每年为万元。-年,补贴范围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内蒙古和新疆7省区;-年,补贴范围在原7个省份基础上,增加了陕西和湖北两省。年,补贴范围扩大至11个省份,增加了湖南和重庆两省市。
2、针对性的大豆生产政策
(1)扩大大豆生产政策。年7月29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的大豆面积。
(2)大豆良种补贴政策。该项政策源于年农业部制定并启动实施的“大豆振兴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加入WTO之后给国产大豆产业带来的冲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该计划给予大豆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油大豆种子补贴(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是我国最早实施良种补贴政策的农作物。
(3)大豆生产布局规划。年2月12日,农业部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高油大豆为11种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并依据资源条件、生产规模、市场区域、产业化基础和环境质量确定优势产区。该规划以提高大豆单产和含油率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东北非转基因高油大豆带,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吉林中部、辽河平原、内蒙古东四盟市等5个产区确定为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个省区的30个地市(盟)个县市(旗)。
流通政策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的通知》,决定对国家定购和转向储备的粮食建立收购保护价格制度。列入年粮食年度收购保护价格的有:大豆、冬小麦、玉米、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大豆的收购保护价为45元/50千克(中等质量标准)。后来由于大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大豆收购价格又从每50千克45元提高到55元(自10月1日起执行);并同步提高了豆饼和豆油的收购价格:热榨豆饼和豆油均从21.5元/50千克提高到26.5元/50千克。
年,大豆退出保护价范围。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各粮食品种陆续退出保护价范围。到年,实行保护价收购的主要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中、晚稻谷,东北地区的优等稻谷,黄淮海地区的小麦,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玉米。同时为了避免突然取消保护价造成大豆市场价格暴跌,对黑龙江、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政府采取逐步下调定购数量和价格的方式退出大豆流通,年黑龙江省政府收购的大豆仅为5万吨,只占全省大豆产量的4%。
年,中国铁路运输免征大豆铁路建设基金,但是对豆粕和豆油则没有免征政策。
年5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宣布,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加工政策年11月6日国务院转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粮、棉、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配套发展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能力。发展各类专用粮油产品和营养、经济、方便食品加工。
-年,国家对食用油走私进行严厉打击,限制毛油进口、鼓励油料进口,并出台“稳粮压棉扩油”政策。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东南沿海以及内地的一些港口城市建立了很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国内植物油加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贸易政策1、关税政策
年之前,大豆进口主要采取配额管理制度,一般视国内需求而定。年,大豆还作为中国关税配额制度管理商品,享受配额保护:普通关税%,优惠税率40%,配额内税率3%。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制度,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正式承诺取消大豆进口配额管理,实行单一的进口关税约束政策,除了种用大豆进口关税率为0以外,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以及其他大豆的进口关税税率均为3%。此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同时,我国对油料的替代品之一的油菜籽实行单一关税,税率为9%,高于大豆进口关税,由此其油料对大豆进口的替代作用有限。
对于豆油而言,我国采取关税约束和配额管理。在年的入世协定书中,我国承诺了巨大的豆油进口配额,最初的配额为.8万吨,-年分别为.8万吨、.8万吨、.8万吨和.71万吨,并对关税税率逐步减让,最初为63.3%,-年分别为52.4%、41.6%、30.7%、19.9%和9%,年起配额内实行9%的关税,配额外关税30%-%不等。在配额管理上,逐步增加非国营企业豆油进口配额,到年,非国有贸易企业进口配额达到90%,国有贸易比例仅为10%。与同样实行关税约束和配额管理的菜籽油和棕榈油的比较来看,-年菜籽油和棕榈油每年的配额量均小于豆油。
对于豆粕而言,年豆粕的进口关税为5%,并征收13%的增值税;-年,为了鼓励饲料工业发展和畜产品生产,政府对豆粕免征三年增值税,这一政策引起豆粕进口量大幅增加;为了支持国内大豆压榨工业的发展,年7月1日,政府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13%的增值税。
2、转基因安全管理政策
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年1月,农业部连续出台3个配套规章,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自年3月20日起施行。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和豆粕被列入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
根据上述“三个办法”,年3月12日农业部发布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规定企业在进口转基因大豆需要先取得进口许可证,从而中国管理层可以根据大豆的市场情况,适当加快或减慢许可证发放进度,调节进口量。
为了配合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管理,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年质检总局第73号公告《进境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审批》规定:进口单位或代理单位须在大豆贸易合同签订前到质检部门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年12月4日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中所称粮食包括大豆等各种豆类,饲料包括豆饼和豆粕等粮食和油料经加工后的副产品。年4月8日,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要求必须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行标识,该办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2.3.2全球生物柴油政策年以来,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开始逐步发展,主要的生产地区呈现出从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南美地区的特点。年,全球生物柴油基本上都是由欧洲生产的,此后欧洲生物柴油的生产处于下降趋势,截止年欧洲生物柴油生产占全球的比例下降至50%以下。从原料投入上看,由于欧洲生物柴油主要是以菜籽油为原料,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主要采用豆油为原料,所以我们重点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