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能够实现进出口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目前稻谷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稻谷产量于年突破2亿吨之后,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万吨;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中国稻米贸易总体为净进口。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具体而言,水稻种植面积会保持稳中略减的趋势,单产持续提高。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6亿亩(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公斤/亩(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万吨。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3亿亩(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公斤/亩(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万吨。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消费量将保持增长。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和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预计年大米国内消费总量万吨。未来10年,中国稻谷和大米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大米贸易伙伴有限,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年中国大米进口万吨左右,比年增加60多万吨,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小麦:生产主动调优产需基本平衡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小麦生产受水土等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生产区域将有所调整。
报告预计,未来10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将主动调减,年预计为3.52亿亩(万公顷),但单产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继续增长。在消费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在贸易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小麦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玉米:短期供应充裕长期需求明显增加报告预测,未来10年,玉米种植效益仍将好于大豆、杂粮等竞争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仍将可能继续增加。但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矛盾将日益突出,决定了玉米面积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今后玉米面积增幅将明显放缓。同时,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品种改良、高产创建等增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玉米单产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今后玉米增产将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
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凸显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报告指出,年,我国油料油脂行业出现油料进口量大幅增加、油脂进减出增、国内外价格持续倒挂的新特点。预计未来10年,油料(含大豆)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稳步提高,产量稳定增加。随着油料价格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农户种植大豆、花生、油菜等主要油料的积极性稳定。木本油料在国家支持下预计种植面积稳中略增,但受耕地资源约束,增长空间将有限。
目前我国油料单产水平与世界油料主产国相比还有增长空间,通过在培育选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应用及田间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油料单产水平。由于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稳步提升,未来10年油料总产量将稳中有增,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稳定增加。
在食用植物油消费方面,消费量稳中略增,但增速放缓,结构逐渐升级。未来10年,受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及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油料以及食用植物油消费将呈稳中有增态势。但受健康饮食理念和“反浪费”活动影响,未来餐饮用油消费增速有望放缓。
未来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进一步严格执行食用植物油质量标准,棕榈油作为餐饮业和工业用油的搀兑油品,比重将有所下降;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消费比重将略增;受国内玉米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玉米油产量不断增加,消费预计也将逐渐增加;茶籽油等木本油料压榨食用植物油有望受到更多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中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