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好吃的原理

董仲生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摘要:综述了生肉和熟肉香气、味道以及肉类香精的来源;兔肉的特点,兔肉好吃的原理,兔肉不同烹饪方法的特色;兔肉的腥味及去腥的方法。认为,兔肉容易入味,便于加工出理想的味道,自然成为了最好吃的肉食。

关键词:兔肉;好吃;原理

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无论何种方式烹饪的兔肉,香气扑鼻,味美可口。咀嚼过程中肉的质感细腻,入口即化,不留残渣。喜欢吃兔肉的,走到哪里都希望吃到熟悉的味道。

1肉味1.1肉的味道

生肉,除了血腥味以外,缺乏特色香味[1]。如猪、鸡、牛、羊、兔、鱼的肉,未经烹调,通常不具备诱人的气味和味道。经过热处理(炒、炖、卤、煎、炸、烤)后,就产生其特有的香气,再加上佐料的味道,成为各式美味。

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和维生素是肉食品的主要成分,也是肉类香味物质的主要前体物[2](Perousror)。肉的香气和味道是前体物分解及分解产物彼此间反应的结果。这些反应包括:非酶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Mailard),含硫氨基酸、维生素的热分解或斯托克降解;油脂的氧化裂解,以及裂解产物相互反应,产生S、N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才具备各种典型的肉味。

一般认为,美拉德反应是产生肉类香味最主要的反应,它可产生各种杂环香味物质。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胱氨酸与噻胺(维生素B1)在肉类热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蒸、煮等各种高温烹饪过程中,油脂的热裂解和氧化同时进行,可产生多种羰基化合物,如醛、酮等,形成各种肉的特征香味。因此,高压锅烹饪的兔肉,与其他方式烹饪的结果,香气和味道差异很大。

肉在烧烤时,比高压锅更高的温度下,产生吡嗪、噻唑及噁唑啉等杂环化合物,气味和味道更诱人。

1.2肉类香精

肉香味中主要的芳香化合物包括:醛、酮、呋喃、含硫脂肪族化合物、含硫杂环化合物、吡嗪、吡咯、吡啶、烃、醇、醋、羧酸和内酯等类物质。在食品行业,肉类香精开发主要应用前6类[3]。

脂质氧化产生的挥发性产物,成为肉的香气特征;非挥发性的氧化产物,成为其风味特征[4]。利用适当的工艺条件,通过控制油脂的氧化,制备了不计其数的肉味香精。如:辅氨酸28.0g、半胱氨酸6.6g、蛋氨酸1.6g、核糖6.8g、甘油57.0g、水59.0g,加热至℃回流1h,即得烤牛肉香精;L一半胱氨酸盐酸盐30.0g、L一亮氨酸盐酸盐15.0g、L一阿拉伯糖2.0g、葡萄糖4.5g、水50.0mL,pH4.5,加热至85℃,维持1小时,然后调pH为5.5-6.0,即得新鲜鸡肉香精。

年,兔肉香精进入市场,味道鲜香,香气纯正、浓郁、回味持久,且能掩盖不良异味。

2兔肉的特色

兔肉的主要特点是细、嫩,渗透性好(容易入味),对佐料的适应性强[5],与其他原料合烹,味道可以随之而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兔有百味”,可调出各种兔肉的味型,因此又有“百味肉”、“多味肉”之美誉。如鸡枞兔肉汤,牛肝菌炒兔肉,均可在兔肉的美味中再融入浓浓的菌味,在肉类原料中独一无二。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比较重口味,兔肉加辣椒、花椒后,肉中的辣、麻味十足,更受欢迎。

兔肉中蛋白质含量高,含全价氨基酸;随日龄增长,兔肉中的脂肪沉积有所增加,应用不同的温度烹饪,即可形成不同的气味与味道。因此,习惯吃兔肉的人,需要稳定的日龄与体重,固定的烹饪方式。

兔肉在高温、高压后,会产生独特的风味,所以兔肉已经成为烧烤滩上的特色肉食[6]。用高压锅烹饪的红烧兔肉、黄焖兔肉,也别有风味[7]。

兔腿肉的肌间主要有19种脂肪酸,如伊拉兔肉的肌间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居多[8,9]。马红英[10]将基因型与脂肪酸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美系獭兔和伊拉肉兔的油酸、亚油酸和U/S(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不同,是否提示不同兔种的脂肪结构,即肉的风味有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越高,肉的香味越佳[11]。油酸的氧化产物有辛醛、壬醛、2-十一烷烯醛;亚油酸的氧化产物有己醛、2,4-癸二烯醛和2-壬烯醛。这些不饱和的挥发性醛在决定肉的特征气味上起重要作用。

肌间脂肪酸的组分除了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外,影响着兔肉品质,风味、成熟度等。如云南花兔,福建龙岩黑兔,肉的风味均独具特色。因此,选育和生产脂肪酸组分最佳组合的家兔品种,将作为生产者的育种目标之一。

3兔肉的原味

近年来,商品肉兔的饲养周期约为70日龄,体重约2.3kg出栏,30日龄断奶后的料重比小于3.0:1[12]。因其生长速度快,肌肉中肌间脂肪少,单独常规烹饪,味道清淡,加工或烹饪不当,就不好吃,使现有的肉兔肉美中不足,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兔肉的适口性。

因此,地方品种的兔肉,固然好吃;商品兔肉好吃,主要靠其加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容易加工出理想的味道[10]。简言之,兔肉加工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4兔肉的腥味及去腥的方法4.1腥味

兔肉腥味是指兔肉在加热后所产生的一种令人嫌忌的特殊气味。

张振华等[14]()将不同性别新西兰兔的腹部肌肉加热煮沸进行闻味,发现公兔腥味很重,母兔亦能闻出腥味,但腥味很弱;去势的公兔肉,闻不出兔腥味,闻到的完全是一种肉香味。林久旺()以獭兔为试验材料,发现在蒸煮加热过程中,未去势公兔肉会发出强烈腥臊味,即使红烧后仍明显;而去势的公兔肉则很少,甚至无腥味。

朱成林[13]综述结果,中级醛类、胺类和呋喃衍生物是兔肉腥味的重要成分。认为,品种、性别、肉的部位和生长阶段等4个方面与兔肉腥味物质相关。指出,兔肉腥味并不是由性激素组分直接产生的,而是与脂氧合酶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对公兔进行去势、香辛料掩盖和抑制脂氧合酶活性等去腥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展望,为兔肉产品在工业化生产中的腥味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4.2去腥的方法

4.2.1兔肉中的腥味物质沸点较低,加热可去腥如将鲜兔肉放入沸水中,煮沸4min,涝起后再加工,即无腥味。专门喂草的家兔,草腥味浓,需要用炖、烩、烧、烤等烹饪方法才能去腥。最简单彻底的方法,将油加热至约℃,放入切成小块的兔肉,再快速加热到近℃,至兔肉表面微黄时起锅,兔肉中的腥味物质已经完全蒸发。通过高温烧烤的兔肉,也没有腥味。

4.2.2中和去腥兔肉中的醛、胺,能被醋中和,生成醋酸盐类,就可使腥臭味大为减弱。此外,番茄酱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也有中和去腥作用。当然,直接用西红柿烹兔肉,同样有去腥效果。

4.2.3酒类去腥乙醇能与兔肉中的醛类反应、与有机酸结合生成酯类,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成许多具香气的物质,能去腥增香。

4.2.4香料去腥葱含挥发油;蒜有蒜辣素;生姜含有姜醇、姜烯、姜酚;花椒、胡椒含川椒素;八角中含茴香醇、茴香醚;桂皮中含挥发油、有机酸等,均能与醛、酮等腥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腥膻味减弱且能增香。许多地方习惯在烹饪兔肉过程中加草果、香茅草等,都可以去除、掩盖兔肉中的部分腥味。

4.2.5去势公兔的草腥味与公兔的性激素有关,对公兔进行去势可减少这种不良气味[15]。除去胴体外阴部附近的4对腺体(白色的鼠鼷腺、褐色的鼠鼷腺、直肠腺和位于两肾旁的副肾腺),可减少腺体分泌物产生的气味。

生产中发现,完全用青绿饲料喂养的家兔,草腥味较浓。全部利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喂的家兔,新鲜兔肉中的草腥味已不明显,但在烹饪过程中仍会释放出来,只要在常规(90℃以上)下烹饪以后,多数人感觉不到其腥味的存在。

事实上,兔肉的腥味本身也是兔肉的一个特色,对于已经习惯的人,未必要去除。例如,习惯奶腥味的人,会觉得奶的腥味是一种诱人的气味。习惯了的人会认为,羊肉有膻味、鱼肉有腥味,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只要喜欢,就是好味!

参考文献

[1]余来普.肉香味中的芳香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0):9-11.

[2]汪秋安.肉类香味物质的形成与应用[J].肉类研究,,(2):9-12.

[3]徐健.肉类制品风味物质的形成[J].科技信息,,(32):-.

[4]颜治,郑诗超,幸治梅.肉味香精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J].肉类工业,,(1):39-42.

[5]赵怀信.百味兔肉[J].美食,,(9):40-41.

[6]孟宪敏,常泓.肉香味的形成与加热[J].肉类研究,,(1):7-12.

[7]文志勇,孙宝国,梁梦兰,谢建春.脂质氧化产生香味物质[J].中国油脂,,(9):40-43.

[8]王毅,贺稚非,陈红霞,朱慧敏,甘奕,李洪军.伊拉兔肉肌内脂肪酸组成及温度对其脂肪氧化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0):-.

[9]文志勇,孙宝国,梁梦兰.脂质氧化产生香味物质[J].中国油脂,,29(9):41-44.

[10]马红英,任战军.兔脂肪酸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脂肪酸性状的关联性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5):1-63.

[11]高道兴.馥香兔肉加工工艺[J].中国养兔,,(5):39-40.

[12]董仲生,郑锦玲.现代兔肉市场的开发思路[J].中国养兔,,(1):4-49.

[13]朱成林,李诚,付刚,刘爱平.兔肉腥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6(1):-.

[14]张振华,翟频,沈幼章,等.兔肉腥味来源的初步分析[J].中国养兔,,(5):3-4.

[15]姜颖,张益民,张振华,等.去势公兔腥味物质及其脂氧合酶同工酶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2-95.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









































白癜风治疗时间
丝白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2so.com/yzhyfx/7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