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下商超及线上电商平台,“刀唛”食用油都以出众的的外观、品质,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排面与流量。“刀唛”的花生油与玉米油都卖得不错,跻身高端食用油品牌阵营。
9月1日,“刀唛”所属的南顺(香港)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财务年报,从中可以更多视角窥见行业的当下,以及“刀唛”油的应对之道。
南顺()是港交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不过南顺的业务并不局限于港澳市场,在广东深圳、江苏常州等地建有油脂厂、面粉厂等,约85%的收入来自大陆核心市场。
南顺的业务包括食品和家居护理两大板块,旗下品牌包括“刀唛”、“红灯”食用油,还有“金像”、“美玫”面粉以及“斧头牌”洗洁精等,都在香港家喻户晓。随着南顺近年对市场渠道的拓展,产品认可度在大陆市场逐步提升,“刀唛”亦从华南地区扩张向华中、华北市场。
在财务年度(年7月1日-年6月30日),南顺集团实现收入51.2亿港元,同比下降16%;溢利(净利润)万港元,同比下降67%。较之去年,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17%。
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分部销量下滑及货币贬值,利润减少则是因为不利的原材料成本,超过了价格调整力度及销售组合的改善。
以油脂和面粉产品为主的食品业务收入为43.26亿港元,经营溢利(净利润)万港元,同比下滑81%。盈利减少是由于小麦及食用油原料成本上升、销量下降及特种油脂业务产生亏损所致。
整个行业成本压力及市场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粉及特种油脂业务均受到冲击。
随着注重预算的客户购买价格较低产品,以求在市况疲软之际削减成本,客户挽留及渗透(尤其是高端市场)变得更加困难。年棕榈油价格于年内大幅波动,令南顺雪上加霜,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及存货周转,公司须销售高成本存货,以致特种油脂业务产生亏损。
年报称,过往一年,集团的食用油业务举步维艰。原材料成本连续三年高企及上升,加上核心市场的市场需求萎缩,严重影响了在销量与利润保障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能力。
与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相比,南顺尽最大努力保持溢价定位,并利用有技巧的业务执行方案来尽量减轻市场价格不利对销售的影响,并重视在中短期内加强品牌资产的重要性。
为应对压力及不确定因素,南顺专注于拥有更多控制的领域,加强对核心市场及线下渠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