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诞生出一家能与全球四大粮商共舞的国际化企业吗?或许并不仅仅是猜想。
3月18日,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中纺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明确三方将通过合作,实现业务互补和协作共赢。经济观察报从三家粮食央企了解到,这项合作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愿景。
今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三大粮食央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将通过整合粮农资源,在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收储、保管以及去库存、粮油进出口、油脂加工、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通力合作,形成互补,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央企的骨干作用。
中粮集团内部管理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十三五”期间,中粮除了完成集团国内外资产的整合,与中储粮、中纺探索整合粮农资源,实现业务互补、合作共赢,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实现主要业务的整体上市。据他预计,中粮还在考虑成立新的金融类上市公司。
目前各界较为认可的一种猜想是: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主要以中粮为主,中纺极有可能被中粮整体收编;更长远地看,中粮与中储粮也存在更深层次的整合、乃至合并的可能。
实施资源整合
中粮、中储粮和中纺间的整合存在直接动因。
这三家粮食央企都承担着国家主要的粮食收储任务,但三家主营业务却各有侧重,中储粮偏重于政策性粮油的收储,中粮、中纺则是在粮油市场化经营和加工环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粮食问题面临的一个现状是,粮食的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国库粮满为患,比如政策性临储玉米就高达2.5亿吨。中储粮管辖的一些地方粮库都是严重超负荷,甚至陷入了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的尴尬局面,急需中粮、中纺这样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帮助消化库存。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中粮、中纺、中储粮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对中储粮的“去库存”、“降成本”都能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实际上,也等于缓解了国家财政压力。
目前,中粮在中国拥有超过家工厂,万家终端售点遍布中国个大中城市、十几万个县乡村,具体到粮油方面,现在中粮的福临门、五湖等大米品牌在中国小包装米市场上综合占有率名列第一;中粮向市场供应的面粉及相关产品多达多种,在国内专用粉领域市场份额也是排名第一;中粮的福临门等品牌小包装食用油销量现在仅次于益海嘉里集团的金龙鱼食用油品牌,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二。
而中纺在粮油加工、贸易方面虽然比中粮差了一截,同样也不可小觑。中纺集团目前拥有30余家贸易子公司、海外企业和40余家各类生产企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粮油贸易、收储、加工等经营活动。中纺的大豆压榨能力目前位居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前三位。
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粮食去库存、降成本之外,在接下来的资源整合中,中纺极有可能被中粮整体收编。前述中粮内部管理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也就是宁高宁还在中粮执掌帅印时期,双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较大力度的整合,由中粮来正式收编中纺,主管部门也透露出支持的意向。
经济观察报从中纺集团获悉,去年三四月间,保利集团曾与中纺商谈整合事宜,双方一度达成合作意见,准备将中纺收归至保利旗下;但因相关方面出手干预,再加上中粮也有意收编中纺,最终保利与中纺之间的跨界整合不了了之。
但为何中粮收编中纺的计划拖延至今,前述中粮内部管理人士分析,从今年1月赵双连正式调任中粮集团后,中粮集团扩张的步子就慢了下来。赵双连在重视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现在更强调的是“提质增效”,希望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先对国内国外资源进行整合,尽快扭转中粮全产业链业绩不佳的局面。
现在外界对中粮集团最为 湖南省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湘粮机械厂改制而成立的股份制公司,是全国粮油机械制造的专业厂家,技术力量雄厚,有四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占企业员工的三分之一以上。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碾米机械、吸粮机机械、仓储及输送机械、榨油机械四大类多个品种,碾米机械有24小时加工大米15吨、20吨、30吨、50吨、吨成套碾米工程设备;榨油机械有米糠榨油成套设备;仓储机械有:密封门窗及环流薰蒸、皮带输送机、扒粮机、装仓机、高效清杂机等;吸粮机有移动式吸粮机,每小时25吨、50吨、75吨、吨,码头吸粮机有每小时50吨、吨、吨、吨、吨,产品内销30个省市自治区,外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很好的声誉。
-(国内)(国际)
热点资讯每天为您提供最新行业、行情动态,及有关工作、生活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