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www.lesontuan.com/m/
年0月5日~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地方工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轻工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召开了全国油脂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工业部门、油脂公司、油厂及合作社等单位的代表共4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各地代表还交流了榨油工业中的许多先进经验。轻工业部部长贾拓夫、副部长宋劭文,地方工业部副部长宋乃德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等,也向到会代表作了具体指示。
会议认为应在全国油脂工业中,大力推广以吉林省四平油酒制造厂李川江榨油法为主的一些先进榨油技术经验,以便提高原料出油率,降低饼内残油率。大会并订出了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在年为国家增产植物油脂两亿斤的计划。
李川江先进榨油法
会议进行期间,创造先进榨油法的吉林省四平油酒制造厂李川江,向大会介绍了他创造榨油法的经过。
李川江榨油法产生于东北地方国营四平油酒制造厂,95年李川江创造了大豆人力压榨出油率4%的全国最高纪录。95年初,东北地方工业局在部分油厂推广李川江“两高两低,以水定汽”、三大(坑大、筛大、扛大)、“轻压、勤压、先松后紧”和“三快(铺坑快、翻坑快、下坑快)”的操作要点。年4月~7月,经东北地方工业局集中了3家油厂的先进生产者、技术人员、管理干部50多人在旅大油脂总厂进行试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东北全区推广以后,年每百斤大豆产油量平均提高到.47,年9月底止大豆产油量平均已达到.8斤,其中旅大油脂总厂和四平油酒制造厂已达4.5斤左右。
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编写印发了“李川江大豆榨油操作法(暂行)”,在全国各地推广。中央轻工业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轻工业工会工作委员会于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小型的推广先进榨油法座谈会。与会者对大豆榨油工艺过程中特别是蒸炒工序中的三大要素―水份、温度、时间对料胚中蛋白质凝聚、胶体破坏的相互关系对出油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理论上阐明了“操作法”工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而将“操作法”的原理应用到菜籽、棉籽加工中去,出现了棉籽、菜籽高水分蒸胚,为提高棉籽、菜籽的出油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提高棉籽油质量亦有明显的作用。
接着,各有关部门就分别在华东、中南、华北选择重点工厂试验推广李川江榨油法。后期证明推广了李川江榨油法的油厂,每百斤原料产油量都有提高,以华东地方国营30个厂为例,大豆平均提高0.74斤,花生平均提高3.9斤,菜籽平均提高.3斤,棉籽平均提高0.77斤。山东省工业厅所属各油厂也有提高:大豆一般提高了~斤,最多的提高了3斤;棉籽一般的提高了斤以上;花生平均提高了4~5斤。江苏省各油厂,初步推广了李川江榨油法后,产油量也普遍提高了~斤。浙江省、河南省初步推广了李川江榨油法的工厂,每百斤原料的产油量也都有所提高。
在自动螺旋机的油厂里,也由于推广了李川江榨油法和有关的先进经验,提高了每百斤原料的产油量,降低了油饼中残油,如青岛油厂花生饼中残油量由5.93降至4.66斤,包头胡麻油厂麻饼中残油量由5月份5.78斤降至6月份5.4斤,其中一台机降到平均5.0斤,河北工业厅所属保定、张家口、石家庄、通县、邯郸五个油厂由于推广了李孟水安全生产操作法的先进经验,5~9月多产油68吨。天津中国油脂化学厂每百斤棉籽的饼中残油量也由4月份的8斤降至9月份的5.77斤。
全国油脂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分析了目前全国植物油的生产和供应情况。认为几年来全国植物油的生产是逐步提高的。年全国食油的产量,比年增加了9%。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油脂的生产赶不上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会议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食油不足的问题,主要是依靠油料作物产量的提高。年9月9日,政务院已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发动农民增植油料作物,估计明年以后油料的供应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会议同时认为:油料作物的大量增产,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在目前油料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增加食油产量的唯一办法,就是从现有的油料中提高出油率。会议通过许多具体材料,说明各地油厂出油率过低的严重情况。例如:作为主要油料的花生仁,含油量一般在46~50%,但各地油厂出油量最高的达到46%,最低的只到30%左右;大豆的含油量一般在6~7%,而各地油厂出油量最高的达到4%以上,最低的只到9%左右;菜籽的含油量一般在40~45%,而各地油厂出油量最高的达到39.5%,最低的只到8%左右。这些统计材料说明:各种油料作物的最高出油量和最低出油量之间的差额是很大的,其中每百斤花生仁差3斤,大豆差5斤,菜籽差斤。会议认为:各地油厂如果从现有出油率的基础上使每百斤油料多出油~斤,就能增产植物油两万万斤。会议经过充分地讨论研究,认为提高油料出油率的最好办法,就是改进操作技术,大力推广榨油工业中的先进经验,特别是推广李川江改进的榨油方法。各地经验证明,凡是推广了李川江榨油法的油厂,饼中残存的油量都有下降,油料的出油率大大提高。
会议认为:李川江创造的榨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合于榨大豆,还适合于榨花生、棉籽;不仅适合于手工榨油,同样也适合于机器榨油。会议对推广榨油工业中各种先进经验的组织领导问题、油脂工业中的加工合同问题及改进油厂经营管理问题,做了具体研究,并对今后如何贯彻大会的决定做了具体安排。会议要求各地油厂在推广各种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制订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工艺规程,建立和加强检修、轮修制度,做到安全生产,并注意降低成本。
轻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副局长王毅之在会上作了“大力推广李川江榨油法,为增产两亿斤植物油脂而奋斗”讲话,他要求各地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区别地全面、大力推广大力推广李川江榨油法等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和计划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降低成本的条件下,为全年增产节约二亿斤植物油而奋斗!
全国油脂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闭幕后,以推广先进榨油经验提高产油率为中心内容的、以增产十万吨食油为奋斗目标的油脂增产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许多油脂工厂都学习和推广了李川江先进榨油法,若干地区还开展了厂际劳动竞赛。
李川江榨油法在全国推广后,安徽等地派了工人来向他(右)学习
为了更好地展开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广西、浙江、贵州、云南、新疆、河南、湖北、北京等十余省市的代表分别到青岛植物油厂、天津国营中国油脂化学厂、济南植物油厂、国营上海油脂一、二、三厂、苏北植物油厂,推广先进经验或参观学习。
为了训练技术骨干,便于先进经验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油脂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决定在多处地点成立技术工人训练班。在四平市成立人力螺旋机大豆榨油训练班,在保定、天津成立自动螺旋机棉籽榨油训练班,在旅大成立水压机大豆榨油训练班,在青岛成立自动螺旋机花生榨油训练班,在扬州成立菜籽榨油训练班。各种训练班都决定在月底筹备就绪,月日正式开学,学习期限暂定为一个月。
此外,有些省(市)将根据大会要求筹建化验设备、训练化验人员,以加强油脂工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
苏北植物油厂是一个动力螺旋机连续生产的榨油工厂,从年4月以来一直重视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出油率的工作。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榨油原料,先后推广了辽宁地方国营四平油酒制造厂李川江的榨油经验和其他先进经验。他们同时加强了技术领导,重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结合,在设备方面也作了必要的改进。这样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和摸索,从年月份以后,初步得出了菜籽和花生仁榨油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出油率。
全国第二次油脂专业会议
年8月0日~9月日,地方工业部、轻工业部、商业部、粮食部、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轻工业工会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召开全国第二次油脂专业会议,会议提出大力推广“操作法”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出油率。同时,会议总结了大豆榨油的“先蒸后炒”、“两次压榨”、“蒸汽预压机”和“竹箍无草饼圈”等先进经验。
年3月,国家正式出版了万册“榨油工业先进操作法”,系统地介绍了以“李川江大豆榨油操作法”为主的,包括动力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棉籽等6项先进榨油经验,并制定了适用于不同类型油厂、不同油料作物、不同榨油工艺的规范化操作规程,为各省市油厂提高出油率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培训榨油技术工人提供了教材。
年月,食品工业部制订颁布了5种食用植物油(棉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产品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
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和工作,我国油脂工业企业的出油率普遍得到提高。据商业部提供的历史统计资料显示,年与年相比,全国平均出油率,菜籽从30.%提高至34.7%;热榨大豆从0.4%提高到.5%;棉籽从0.7%提高到3.%;花生从39.0%提高到39.9%;芝麻从47.4%提高到47.7%;浸出大豆从5.9%提高到6.7%。出油率的大幅度提高,也就是在同样数量的原料基础上增产了油脂。
油脂工程师之家推荐阅读远逝的传奇——昆山油脂化工总厂无锡轻工业学院的筹建
五十年前的回忆——上班第一天(武汉粮院校友回忆)史海钩沉——食品工业部南京食品工业学校无锡粮机厂
长治粮机厂
大连——中国油坊之都
无锡第一家机器榨油厂
史海钩沉——私立江南大学面粉专修科
史海钩沉——新中国食品工业系成立七十年(二)
史海钩沉——新中国食品工业系成立70周年(一)
史海钩沉:无锡轻工业学院建院八教授
史海钩沉——油厂的实验田
那些被淡忘的油脂工程师
郑州油脂化学厂的初建与油脂工业研究室的成立
旧影记忆:郑州油脂化学厂
浸(qin)出还是浸(jin)出?
新市油脂——百年油企翻开发展新篇
上海近代机器榨油工业之发端
桐油大王沈瑞洲
蛟河油厂今何在?
油脂浸出工艺的发展历史补遗:土法浸出工艺设备
再也回不去的青山湾
一次难忘的聚会
当代油脂化学家、美籍华人张驷祥教授
贝雷与《贝雷化学与油脂工艺学》
中工所油脂实验室——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油脂实验室
早期的生物柴油厂——重庆动力油料厂
我国油脂科技事业的先驱——顾毓珍先生
中国油脂学科的先驱——王昶教授
中国油脂学科专家——刘复光教授
中国油脂化学的泰斗——汤逢教授
温州清明化工厂走出去的油脂科技拓荒者
油脂化工专家、中国合成洗涤剂工业的奠基人-沈济川
我国第一套预榨—浸出生产线的诞生
“当代油脂化学家、美籍华人张驷祥教授”补遗
半个世纪的记忆:礼赞在南通油脂厂投产的两项突出的科技成果(下)
对南通油脂厂尤常总工的回忆
油海风云——南通宝港油脂沉浮录
江苏榨油之延革——工艺设备
江南名城无锡——我国油脂专业学术的圣地油脂人有颗感恩的心(追忆韩国麒教授)油脂工程师之家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