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尔,一个不大的小镇,人口也不多,但是这里的店铺却也是玲琅满目,比比皆是。从五金百货到烟酒糖茶,从餐馆饭店到衣帽服饰,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能买到。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无论是房屋的建筑风格还是餐馆的饮食特色,大都充满了西域的浓郁特点:馕,拌面,手抓饭,拉条子,炖羊肉,可谓是应有尽有。
清晨,小镇沐浴在一片朝阳之中,来到这里,各个摊点前饭菜飘香,叫卖声不绝于耳,信步往前走着,一个维族大哥叫住了我“嗯,巴郎子(小伙子)来尝尝我们的炒面嘛?我们这里的炒面好吃的很。”
他见我停住脚步,接着说“嗯,到新疆不吃炒面不算到新疆嘛。”“亚克西(好)”
走进面馆,坐下后,维族大哥说“朋友,你是刚来新疆的吗?”我说是的,刚从山东过来。
他边忙边说“你看你是山东的,我嘛是新疆的,虽然嘛离的远,但我们都是家里的娃娃嘛?”“家里的娃娃?”我楞了,“哎呀,你嘛,怎么不明白嘛?”他边说边比划“我们的祖国,国家就是家嘛?我们就是这个家的娃娃嘛?”
我这才恍然大悟“对呢!大哥说的对,我们都是祖国的娃娃!”他开心的笑了“这样就对了嘛!我们民族的不一样,但是嘛,只要都爱自己的家,我们的家就会红红的亮亮的。”“嗯,对呢!对呢!”我赞同着点着头。
吃面的时候,我细细领悟着这个维族大哥的话,其实,他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是对祖国的爱是相通的,对家乡的爱是相同的。是啊,我们国家民族众多,穿着不同的服饰,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只要我们都心系祖国,心爱家乡,我们各个民族才能更加团结,更加发展。
吃完早点走进一家商店去买别的东西,看到两个维族青年正拿着几页稿纸用汉语议论着什么?
看我进来,其中一个拿着一页稿纸递给我说你戴眼镜,文化高,能帮我看看哪里写的不好吗?
我问这是啥?他说自己是实习记者,稿子写的还不很好,让我指点一下。我接过稿纸仔细看了看,也确实有几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的,就给改了几处。
他高兴的用维语说“热和买提,热和买提,森思,米内马雷木。(谢谢谢谢,你是我的老师)”我忙说“呀呀,散,曼,阿达西。”(不,不,我们是朋友)他说“嗯,你嘛维语说的对呢,我要谢谢你呢!”
我说“真的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民族的兄弟,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他微笑着点着头,随后,要了我的名字,写在了纸上。
买完东西走出商店,一阵风吹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现在正是收获的时节,人们在收获庄稼的同时,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人也会实现心中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秋天……
-----全文完-----
作者简介
赵凤春,山东省临清市人,爱好写作。文学艺术函授学院毕业,曾在全国报刊发表三百余篇,十余次获奖。近年来库尔勒工作后,在多家报刊发表了近百篇稿件。是山东省聊城市作家协会、诗人协会会员。现工作于西尼尔同丰油脂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