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郭鹤年从亚洲糖王到地产大亨,还是

回顾郭鹤年:从"亚洲糖王"到地产大亨,还是金龙鱼背后掌权人

是24岁投身商海,头顶“亚洲糖王”、“粮油大王”以及“传媒大亨”等光环;

也是被外界称为华人商界中最成功、最低调,但又最让人尊敬的殿堂级别企业家;

可他自己却坚称,不过是“小商人”罢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藏在神秘面纱下的商业传奇大亨——郭鹤年。

千亿首富为继承人发愁

相比较于赌王何鸿燊的四房太太,以及17个孩子,有着“糖王”之称的郭鹤年的感情经历就显得平淡许多,除了人到中年不管不顾爱上小自己30岁的美貌空姐何宝莲外,鲜少有绯闻传出。

在郭鹤年的自传中,没少提到过对于原配妻子谢碧蓉的愧疚,他不是想替自己洗白,而是坦荡的暴露出自己在感情中脆弱的一面,尽管,这份愧疚只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年,谢碧蓉因乳腺癌去世,而她和郭鹤年的5个孩子,自幼没有父亲的陪伴和关照,长此以往心里难免会有芥蒂,而要说起其中最出名的,还是长子郭孔丞(曾和邓丽君热恋)。

外界传言,相比较于大房的5个孩子,可能郭鹤年更器重与何宝莲的3个儿女,尤其是二房长女郭惠光,她出生的时候,父亲郭鹤年已经55岁了,对其很是宠溺。

在两个儿子郭孔丞、郭孔演因为公司管理权明争暗斗之际,身为集团实际掌权人的郭鹤年心灰意冷,不由得重新考虑起接班人的问题。

这个时候,郭惠光在干什么呢?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哈佛大学,主攻东亚文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南华早报》担任财经新闻记者一职,甚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郭鹤年。

一直到该机构被郭鹤年收购,周围同事才恍然大悟,饶是如此,郭惠光也没有把自己的身份当回事,而是从最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迁至执行董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年,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掌门人易主,年轻的郭惠光用实力证明,只要善于抓住机会,后来人同样可以居上!

在郭惠光的领导下,香格里拉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更是拿出大笔资金成立了慈善基金会,用来帮助更多社会弱势群体,而她本人也成了坐拥几十万粉丝的小红书博主。

在外行人看来,这不就是一个富二代在晒生活吗?其实不然,郭惠光的社交动态中每一条都在为自家酒店做“软宣传”,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要知道,郭鹤年这些年来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可只要在公众场合,陪在他身边的唯有二房长女郭惠光,足见其对下一任接班人的倚重。

虽说他的子女们并没有继承他商业才华的千分之一,但相较于其他游手好闲的富二代们,也算是无功无过。

那么问题来了,从一个小小的杂货公司发展到如今产业遍布全球,郭鹤年是怎么做到的?

糖王的崛起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从古至今那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才华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这才有了常人所没有的财富和地位以及影响力。

郭鹤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身于商人世家的他,曾经孤身前往马来西亚闯荡,为了生计,他当过店员,攒到了钱后开了一家咖啡店,可生意一直不见起色。

不甘心于此的他,在24岁那年前往新加坡发展,拿着10万马币创建了力务克公司,主要负责经营船务、杂货业等等,此次创业经历给了郭鹤年很大信心,为其日后开创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父亲郭钦鉴去世的消息传来,郭鹤年马不停蹄赶回马来西亚,处理完丧事后,望着家族分配下来寥寥无几的财产,他陷入了沉思。

如此庞大的家族,几番繁荣、几番落寞,最后换来了什么?迷茫之际,母亲郑格如站了出来,这个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的知识女性,虽然对商业一窍不通,却不影响她成为郭家的掌舵人。

“儿孙能如我,何必多留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

这是郑格如在铁板上刻下的字,常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子女,而其中,郭鹤年受父母影响最深。

在郭鹤年堪称传奇的创业发展史中,每一段经历都让人拍手叫绝,但让人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年那个特别的任务,以及投资北京国贸这两件事。

年,香港宝华大厦,有两位西装革履、提着皮包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走了进去,而此时,在酒店房间里等候的人,正是被伦敦晚报称为“东方糖王”的郭鹤年。

史塔威尔曾经说过,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将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下来的人,是对于社会来讲不可多得的财富。显然,郭鹤年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郭鹤年的名气、影响力以及独特的商业嗅觉,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那两位中年人就是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干部,而这一次,他们找上门来,实在是事出有因,原来当时中国急需30万吨白糖,考虑到消息泄露后可能会导致白糖价格上涨的问题,这才找到郭鹤年寻求帮助。

虽说郭鹤年出生于马拉西亚,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骨子里是中国人,他的祖籍是福建福州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一个除了本地人知道,几乎毫无存在感的地方。

听完对面两人的一席话,郭鹤年当即明白了,这是要自己当“代购”呢,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带着一众心腹参与了日内瓦国际糖业会议,与此同时,派出专人去巴西买糖。

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操作,没曾想,到底还是引来了国际市场的警觉......

为了让计划顺利实施,郭鹤年给助手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在糖价没有上涨之前,一定要抄底各国期货交易,速战速决!

最后的结果格外惊险,却也在郭鹤年意料之中,他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签订合同,还帮中国赚了万美元,后来被问到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赚钱的时候,郭鹤年直言:这是对中国不忠。

他做到了,对父母的承诺,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以至于后来年,当听说外资野心勃勃想要承接北京建国门外建造现代化国际贸易中心的项目后,郭鹤年再一次做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决定——豪掷5亿美元,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化国际贸易中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工程、科技、经济等各方面都不甚发达的年代,不少业内人士嘲笑郭鹤年像个疯子,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可这一次,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时至今日,北京国贸仍然是著名地标之一,标志着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崛起,可它背后的老板郭鹤年却尽可能的“隐身”(据悉每年租金高达50亿),并不愿意独享这份功劳。

年创立益海嘉里南海油脂(主要产品有金龙鱼)、捐赠万美元支持中国筹办亚运会等等等等,都是郭鹤年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

结语

诚然,郭鹤年所拥有的商业帝国和成就,是旁人多难以望其项背的,但这背后的一切,离不开他勤奋努力拼搏,离不开父母的耳濡目染,也离不开他本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利他就是利己。一个商人想要成功,凭借头脑、人脉以及信息,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做到。

但像郭鹤年这样积累千亿财富之余,备受赞誉的商人,从古至今,少有,谦逊低调,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又有好运气加持,这样的生意人,他若不赢,谁还能赢呢?

遗憾的是,现如今郭鹤年虽然拥有千亿帝国,几个子女除郭惠光外,显然是无法成为接班人的,唯有侄子郭孔丰天赋极高,担任着6家公司法人或董事之位,足见其重要地位。

一个千古难题摆在这位传奇首富的面前,到底是将家产留给更有能力的侄子,还是合理分配给所有子女以及郭家后代,这一切还是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lcd/18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