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种类及优缺点比较
根据来源的不同,饲用油脂可以分为植物油、动物脂肪、混合油脂等。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液态油、固态油和油粉。
一般油脂的性质与脂肪酸的组成相关,不同油脂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各有差异,一般动物油脂含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但是,植物油脂中的棕榈油是一个例外,其饱和脂肪酸在40%以上。
目前,饲料用油脂主要是动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以及混合类油脂。其优缺点比较如下:
饲料中使用油脂的作用
1、脂肪是最有效的能源
一般脂肪可提供相当于碳水化合物2.25倍的能量。添加脂肪可以较小的空间来提供较高的能量浓度,满足部分家畜对高能量的需求,提高其他营养成分浓度。
2、脂肪热增耗低,抗热应激
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成分的热增耗可见,在夏季饲料中添加脂肪可有效地降低热增耗。
3、提供必需脂肪酸(n-3系列及n-6系列),从而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利用。
5、提供卵磷脂。
卵磷脂是九周龄前仔猪的重要营养,需从饲料中供给。虽然全脂豆粉也含约0.5%的卵磷脂,但早期断奶仔猪对之利用率低。卵磷脂与其它乳化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6、促进类胡萝卜素类的色素吸收利用。
7、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及饲料外观。
8、通过对添加脂肪种类的选择,可生产特定的目标产品。
如高n-3脂肪酸鸡蛋,培根、香肠用高硬度背膘脂肪,大理石纹牛肉、羊肉。
9、降低饲料粉尘和浪费。
10、延长饲料制粒机的寿命。
油脂在猪料中的应用
乳仔猪:油脂在仔猪饲喂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饲料适口性和乳仔猪增重效率。但乳仔猪对油脂的消化吸收除了受体内脂肪酶影响外,还和脂肪的颗粒大小、脂肪酸链长、脂肪酸组成,甚至其他营养素(比如蛋白的结合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乳仔猪对油脂类产品的要求较高,需要选用优质油脂类产品,否则容易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育肥猪:随着年龄的增长,猪的生长速率呈“慢-快-慢”的绝对生长模式,而同时组织的生长顺序则为:骨骼、肌肉和脂肪。体内脂肪的沉积随着猪只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在保育阶段脂肪日沉积量平均为30-50g/d(与蛋白质一致),然而在育肥阶段,脂肪的日沉积量达到-g/d,远高于瘦肉的日沉积量。因此需要在瘦肉沉积和生长速度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母猪:母猪饲喂程序和营养需求要考虑初生重、成活率、泌乳性能和下胎次的繁殖性能等。母猪妊娠期过高的能量摄入,会降低哺乳期的采食量,进而增加哺乳期体重损失和再发情天数。相反,如果在哺乳母猪料中少量添加油脂(例如0.5%鱼油),可以提高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和必需脂肪酸摄入量。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泌乳量和乳脂含量,降低哺乳期体损失,提高母猪断奶发情率,增加仔猪断奶重。
在猪的日粮供应中使用正确类型的油脂,特别是那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能增加日粮的代谢能值,通常会超过常规计算能值,同时还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在日粮中每添加1%油脂,平均日增重可增加1-2%,最高可达5-6%。油脂的这种“额外能值”效应来自其它养分利用率的增加。
影响油脂代谢能的主要因素是油脂的可消化性,这取决于脂肪酸碳链的长度、脂肪酸谱的饱和程度、油脂的质量与来源。在夏季猪舍炎热的条件下,添加油脂可以增加能值的摄入并降低热应激。大豆类油脂是很好的脂肪来源,可提高小猪的瘦肉增长率和哺乳母猪的泌乳水平。在乳仔猪阶段添加3%或者更多的植物油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油脂的碘值(IV)必须要监测。
最后,油脂在制粒、饲料厂和猪舍的粉尘控制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制粒和粉尘控制中,植物来源的油会比动物来源的油好,因为植物来源的油的处理和性能特性比较优越。在饲料的应用中,酸化油可能会代替某些植物来源的油,例如毛豆油,这样还可节省成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