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哪个医院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9133613.html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病因
坐骨神经痛
按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往往与体内感染源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指疼痛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椎管狭窄,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压迫,蛛网膜炎等也可以引起。因此,在诊断坐骨神经痛时,应进一步寻找病因。本病是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多单侧。起病通常急骤,但也有缓慢的。该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取决于致病的病因及医治是否及时。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能及时就诊、及早规范治疗,常可治愈。
坐骨神经痛按病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种。前者较多见,病变位于椎管内(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3.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4)骶髂关节炎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腰椎椎间关节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临床的盆腔物理诊断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2.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
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协助鉴别根性坐骨神经痛及远端病变。②股二头肌短头的EMG可协助鉴别坐骨神经外侧与腓总神经病。③有骨盆或股骨骨折的病人难于进行常规体检,EMG可协助评价神经功能。④股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可能有异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很难刺激到病变近端。
3.其他
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局麻药物注入梨状肌,如果疼痛缓解则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鉴别诊断
鉴定诊断
应注意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等臀部及大腿后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这些均是局部疼痛,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跟反射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
疾病治疗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叫坐骨神经炎,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也比较少见,大部分出现症状的人群是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再进一步分类可分为根性疼痛和干性疼痛。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还包括脊椎狭窄、脊椎脱位、腰椎骨刺增生、脊椎间孔收窄、梨状肌综合症等。
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评估后,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自我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
徒手检查是否有阳性表现的一种方法,也是临床很常用的监测手段。医师或治疗师轮流抬高平卧于床上患者的双腿,慢速抬高,观察患者的反应。健康人可以把腿抬高到70度以上,只有被牵拉的感觉。
如果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患者肢体抬到65°就抬不上去,再抬就沿着大腿后外侧,臀后侧,小腿外侧有放射疼痛,这就是直抬腿测试的阳性反应,严重的患者不能超过30度的角度。
疼痛点检查
确定在腰椎旁、臀点(梨状肌压痛点)、股后、腘窝、腓点、外踝等处有无压痛点,以及疼痛的位置,疼痛位置的高低等。
肌力检查
不同神经根的受累时他的外在表现是不一样的,通过检查感觉异常的区域和某块肌肉力量的变化,初步对哪根神经根受累做出判断。
另外,站立时可比较两侧臀股沟高低,是否有变浅。
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保守的非手术治疗,85%~90%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麻和痛的感觉还在,可考虑手术治疗,患者中通过手术治疗的只占10%~15%。
非手术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局部封闭和针对病因的各种物理治疗为主,包括各种徒手治疗、运动疗法、电疗、超短波、磁热疗法、针灸、按摩、短波、激光等。
康复训练
坐骨神经痛患者适当加强腰部和腿部功能的锻炼,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帮助尽快康复。
但要注意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和缓,不要突然用力,或者一些大强度的动作都要避免。
俯卧挺身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也是麦肯基治疗里的一个主要方法。在医师确保该动作对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来做。
动作要领:要放松腰部、背部和臀部肌肉,保持动作2秒钟,然后慢慢下降到俯卧位,重复10次。
伸展梨状肌
仰卧位,屈右膝把左腿放到右大腿的位置,用双手抱住右大腿并慢慢拉向胸口,感觉到后大腿和臀部梨状肌有牵拉的感觉,保持这个动作10秒后放松,重复5次,左右替换练习。
仰卧抱膝
仰卧后抱起双膝,将膝盖压向胸口,保持10秒钟后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燕飞
俯卧在床上,用腹部接触床面,前面头部到胸部抬起,后面的双脚和膝盖抬离地面,双臂展开伸直,头部和脚步按照自己的情况尽量向上抬起,保持动作5到10秒钟,做5到10次。
常见问题
哪些人群是坐骨神经痛高发人群?
研究发现,坐骨神经痛以中年人为多见,50岁为高发年龄。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变化,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要高些。
反过来说轻体力劳动者腰肌肉力量下降,长期久坐,形成静力性劳损,反而也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
另外,女性在怀孕后期,盆腔内的压力增大,压力压迫坐骨神经,也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
所有的腰部疾病都会引发坐骨神经痛吗?
腰部疾病的种类非常多,不是所有的腰部疾病都会引发坐骨神经痛,只有一部分会引发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及椎体内的肿瘤压迫等。
腰受凉和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
表面上看腰部肌肉和坐骨神经还有一段距离,当腰部受凉的时候,肌肉处于紧张和痉挛的状态,这时候会给椎间盘带来比较高的压力,椎间盘的循环结构受力增加,患者症状会加重,所以患者平时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