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精炼脱酸,不同油脂选择的工艺有区别

油脂精炼脱酸是大多数食用油都需要进行的工艺,主要是为了分离油脂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不利于食用油的存储且对人体不利,而且当油脂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则会对后续的脱色、脱胶、脱臭等工艺有影响。

因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脂肪酸结构有所区别,故而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哪种脱酸工艺,与处理的油脂种类以及成品油的等级有关。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脱酸工艺包括物理脱酸、化学碱炼脱酸,在选择之前提前了解两种精炼工艺的区别也很重要。

物理脱酸是通过向毛油中输送真空水蒸气进行蒸馏汽提的方式分离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不皂化物、臭味组分等,得油率高,不会产生皂脚还能够得到高附加值的副产物脂肪酸,适合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毛油。

不过在进行物理脱酸时要注意避免对棉籽油这类油脂进行物理脱酸,因高温会导致这些油脂的热聚合机会变大,从而提高分离游离脂肪酸的难度。化学碱炼脱酸工艺是通过向毛油中加入碱液来综合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达到分离的目的。

化学碱炼脱酸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多种毛油,操作方便能够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但当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较高时,选择碱液脱酸会容易使油脂中的中性油损失过多,加大碱液以及油脂损耗,故而不适合米糠油这类酸价较高的毛油。

总的来说,市面上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油脂在进行脱酸时,均可采用化学碱炼脱酸法,但对米糠油、棕榈油等酸价较高的油脂,为了达到经济的生产效果,建议采用物理脱酸工艺,油厂如果不能进行较好的选择,可以与经验丰富的机械厂进行合作,从而选择合适脱酸工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yfx/16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