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与程氏家族纪念文浩馆开馆三十周年

纪念江南大学恢复校名二十周年系列——纪念文浩馆开馆三十周年

程志新先生和程正平先生,两代程家人对江南大学的捐赠、支持,从基本上来说是从物质方面对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际上从更高的层面上,他是对社会,引领社会,支持大局、支持办教育起了一个表率作用,从我们的角度呢,大学里面也是非常地希望得到社会的捐赠,同时也是希望借这些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来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

江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和创办于年的私立江南大学。年在江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食品工业系。年院系调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回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后更名无锡轻工大学。年,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后更名江南学院。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等三校合并组建,复更名江南大学。作为中国食品(轻工)高等教育和无锡高等教育的源头以及目前无锡地区最高学府,江南大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以荣氏、唐氏、程氏、钱氏、顾氏等无锡地方贤达和江南社会力量的鼎力支持。倡导学习无锡荣氏、程氏等地方贤达“情倾故土、心系教育、弘扬公益、传播美德”的善举,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办好江南大学,构建江南命运共同体和无锡科研教育高地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无锡地方贤达的鼎力支持下,江南大学这所“生于无锡、长于无锡”的“江南第一学府”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江南大学文浩馆

年,受原江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先生,程志新先生之弟、原江南大学校长程志翔先生之邀,我国石油化工界前辈,台湾著名的无锡籍实业家、台北能源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志新老先生参观考察恢复重建中的江南大学。程志新先生不仅对石油运输事业尽心竭力,更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真诚的爱心,从事着很多社会服务工作。到了晚年,程志新先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深。家族的熏陶,故乡的召唤,程志新之子程正平先生虽身居他乡,却念念不忘故乡的一切,总是极尽所能来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其它公益事业,终圆他多年的桑梓之梦。程正平先生之子程大智受无锡荣氏等社会贤达感召和祖、父献身祖国,不忘桑梓的情怀打动,继续对江南大学进行捐赠。

江南大学程志新先生塑像

年,程志新先生以其父程文浩之名,捐资万美元为家乡的江南大学设计兴建了“文浩科学馆”,并在老江南大学设立“文浩奖学金”(现江南大学“台谊奖学金”前身)。兴建“文浩馆”和设立“文浩奖学金”一为纪念“一生渴望我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父亲程文浩先生,二为家乡无锡建造一个高雅的学术文化交流场馆。年前后,在三校合并组建江南大学前夕,程正平先生又捐资15万美元,整修设在原江南大学的老文浩科学馆。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等三校合并复更名江南大学。年,江南大学规划设计蠡湖新校区,程志新先生长子程正平先生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关心支持江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又捐资万元人民币在江南大学新校区重建文浩科学馆,鼎助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文化繁荣进步。

江南大学原校长、程文浩先生之子程志翔先生

原江南大学(年——年)文浩科学馆第一任馆长施展深情的说,程志新先生与家人泽被江南、造福桑梓的义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建筑物是有价的,奖学金是有价的,但是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是无价的,通过文浩馆的建设和难能可贵的精神传承,程氏家族将爱国爱乡、重教重情的善举和美德烙刻在江南故土上,促进国家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方面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程正平先生回忆说:“年在文浩馆开馆仪式上,我讲过个人希望跟着文浩馆一起成长,到我70岁。今天我儿子大智也在,期待他的接棒”。程正平先生多次专程来到江南大学,参加了新文浩馆落成、老馆建馆二十周年、新馆建馆十周年、纪念程志新先生诞辰90周年、《家乡在江南》发行式等重大活动,还担任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鼎助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文化繁荣进步。

程正平先生(第一排左三)、江南大学原校长程志翔(程文浩先生幼子)

王武、副校长顾正彪出席新文浩馆开馆十周年

正如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说的那样:“程志新先生和程正平先生,两代程家人对江南大学的捐赠、支持,从基本上来说是从物质方面对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际上从更高的层面上,他是对社会,引领社会,支持大局、支持办教育起了一个表率作用,从我们的角度呢,大学里面也是非常地希望得到社会的捐赠,同时也是希望借这些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来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程文浩先生介绍

程文浩先生字养吾,又名济美、浩然。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农历四月初九日生于无锡县东亭镇,少时就读于以教育严谨闻名的吴氏学馆,以后当过学徒。一九零六年,他与友人结伴到南京参加新军,由于才学出众被推荐进军校,以第一名毕业于陆军后勤学堂,后任陆军第九镇队官,管理后勤。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调沪军第二师任副官等职。不久军阀混乱,民不聊生,一九一四年他愤而辞职回乡,先后在浙江省公路局无锡耀明电灯公司干生丝厂江阴利用纱厂任职。一九五四年从无锡隆安米厂退休。一九六五年初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家乡病逝,享年七十八岁。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丰碑系列

荣德生:民族实业家、教育家,江南大学创办人

荣毅仁:国家副主席,江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院士系列

钱穆: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顾毓琇: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南大学理工学院兼院长,“江南第一学府”题写者

吴稚晖: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金善宝: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杨惟义: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钱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名誉教授

秉志: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注:江南大学现有全职院士三名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先贤系列

顾惟精:江南大学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

秦含章:中国发酵专业奠基人,江南大学农产制造系主任,最年长校友

朱宝镛:中国发酵学创始人,新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主任

唐君毅:江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前交通大学教务长、总务长

章渊若:江南大学首任校长,前国立劳动大学校长

牟宗三:江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哲学家、哲学史家、新儒家

骆美轮:江南大学教务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陈陵:江南大学训导长;著名体育教育家;

毕仲翰:江南大学副教导长,合肥工业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正元:江南大学教授、理学院数理系主任,物理学家

韩雁门:江南大学教授、农学院院长

郭守纯:江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农艺系主任,江西农学院院长

李笠:江南大学教授、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泰斗系列

李炽哉:中国色织学泰斗,江南大学教授

王昶:南京工学院首任食品工业系主任,化学工业和油脂专家

沈学源:粮食食品科学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向瑞春:食品科学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黄本立:南京大学食品专业创始人,江南大学教授

刘复光:油脂学科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檀耀辉:发酵酿造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汤逢:油脂与食品化学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刘树楷:制糖学科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王鸿祺:发酵设备工程专家,岁高龄,江南大学教授

丁耀坤:微生物学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夏纪鼎:中国油脂学创始人,开创油脂研究生教育先河,江南大学教授

王鸿生:中国制糖学专家,江南大学教授

钱慈明:江南大学校友,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朱东润:江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工业管理系教授、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

张泽尧:江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化学工程系系主任,华东理工大学二级教授

张云谷:江南大学文学院外语系教授、文学院外语系主任,前复旦大学教授

夏炎德:江南大学文学院经济系教授、系主任,经济学家

王庸:江南大学图书馆主任,前浙江大学图书馆主任、南京图书馆主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

许思园:江南大学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后任山东大学教授

李昌弟:江南大学农学院面粉专修科系主任

孙时中:江南大学农学院面粉专修科系主任

周同庆:江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吴大榕:江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电机工程系系主任;我国著名电机学家、教育家

陈騊声: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教授,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金宝桢:江南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力学教育家,南京工学院副院长

张震旦:江南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三级教授

程瀛章:化工学家,华东理工大学三级教授;原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院长

王守泰:江南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能源学专家、南京工学院二级教授;

金宝光:江南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教授

屠仁溥:江南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系助教;中国现代纺织品化学整理技术先行者之一;

薛禹谷:江南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先(大)儒系列

荣一心:江南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校政委员会主任

荣鸿元:江南大学董事会董事,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校长

荣尔仁:江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荣鸿三:江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蒋经国:江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戴季陶: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江南人永远的先生——中兴系列

陈锡赉:中国微生物学专家,无锡轻工业学院教授

王文生: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首任主任

吴乃扬:中国发酵学四大金刚之一

吴科征:无锡轻工业学院设计学创始人

杜文园:江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复兴江南大学文学院的功臣

方沛伦:第二次重建江南大学的功臣,市属江南大学副校长

陈玉嘉:外国语专家,精通多门外语,江南大学教授

传承九鼎

江南大学创立于年,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美誉。年院系调整后,私立江南大学三院九系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等在内的九所高校,其中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发展成为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大学承继江南大学校祚更名为江南学院,两院合并后复更名江南大学;原中央大学也形成了脱胎自同一母体的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在内的九所高校,其中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回迁至无锡更名为江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被称为“龙生九子分九鼎”、“传承九鼎”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

九子颂歌

无锡风光钟灵地,天泽地润毓秀出。

太湖之畔后湾山,耸峙巍巍学府立。

三院初成集名师,九系新生来高弟。

秦师先贤领农产,朱师泰斗成食系。

江南九子分九鼎,食工初自江南离。

三江九子龙虎斗,国之号令校迁移。

再返锡城述祖业,兴国强国人心齐。

几般更名几般易,文理兼并就今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yhf/13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