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珍(-),原籍江苏无锡,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著名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液体燃料与油脂工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流体传热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顾先生求学生涯·
年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随即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年8月以优异成绩进入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
年5月撰写了题为《硫铁矿燃烧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得学士学位。年秋季,进入该校研究生院,继续进修化学工程。
年开始专注于流体的流动及传热问题的研究,撰写了题为《水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传热机理研究》的博士论文。
年秋,获得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部分内容发表于年的《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丛刊上。
·顾先生的成就·
佩里主编的《化学工程师手册》认为,顾毓珍提出的关于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计算公式基础理论可靠且便于实际应用,特予采纳,并称之为“顾氏公式”(λ=0.+0./Re^0.32),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化学工程学科领域的杰出贡献之一。
顾毓珍于年发起成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成为该学会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该学会书记工作。年在中国工程师学会刊物《工程》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化学工程》的论文。这是较早向我国读者介绍化学工程学科的一篇论文,对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年回国后,顾毓珍在南京工业试验所任室主任和分所所长,从事液态燃料代用品的研究期间,又赴菲律宾调查以酒精替代汽油的工业设施。
左一为顾先生
为发展我国化学工业,年他在上海浦东筹建中国酒精厂,同时还进行以植物油裂化制液体燃料的科学研究。年,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内迁四川北碚后,他继续进行油脂、酿造等方面的试验。几年中,他在《中国实业》及《实业部月刊》上先后发表有关人造丝、酒精代汽油、大豆工业、油脂工业等方面的论文及调查报告20多篇。
年,他试验成功“氯化钙脱水法制造高浓度酒精”,取得了专利,并着手进行酒精工业的调查及指导工厂生产。
年他撰写了《中国十年来之油脂工业》一文,刊于中国化学会的《化学》十周年纪念刊上。顾毓珍系统地研究了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桐油、芝麻油、蓖麻油、花生油等压榨时各种因素对油收得率的影响,归纳成方程式。他的这一工作对油脂工业的生产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顾先生编著《油脂制备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毓珍担任中央工业试验所代理所长,年调北平筹建工业试验所,年被任命为北平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辞去工业试验所职务,受聘于同济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讲授化工原理和工业化学课程,同时兼任复旦大学、沪江大学、无锡江南大学等校教授,讲授化工原理、油脂化学、油脂工业课程。
年全国院系调整,顾毓珍到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任教,一直担任化工原理教研组主任和化学工程教研组主任职务。顾毓珍执教不久,深切感受到,当务之急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尽速建立起我国独立完整的教材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他先后编写出版了《液体燃料》、《油脂制备学》、《化工计算》等书。
年他和成都工学院张洪沅教授、天津大学丁绪淮教授共同编写出版了《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一书。这是我国专家编写的第一部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通用教材,曾多次再版、修订发行,几十年来,一直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顾先生和秦洪万先生合编《油脂工业》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顾毓珍着重对湍流时的动量及热量传递,诸如液态金属传热、非牛顿型流体传热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些都是基于我国化学工业的现状,为强化过程与设备,提高生产力而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他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强化传热的途径,对热强化圈、涡流管传热和在气体中加入少量固体颗粒以强化传热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并直接推广于工业生产。
“喷动床谷物干燥的研究”课题,就是利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业生产实践的一例。通过这项研究提出了多级喷动和有导向管喷动两种新技术,解决了谷物进仓前因干燥技术不良而导致霉烂病变的难关。根据多年研究心得,顾毓珍撰著了《湍流传热导论》一书,于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后排左一为顾先生
顾毓珍的一生,是致力于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开创而积极奋斗的一生。为了纪念我国化学工程界的这位老前辈,顾毓珍的学生、亲友和有关社会团体于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顾毓珍奖学金”。
(本文根据百度词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