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年前便已有痘痘的记载,称之为“痤”。中医中药治疗痤疮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外科正宗》中就有“粉刺属肺....内服枇杷叶,黄芩清肺饮”的论述。传统治疗大多从肺、胃入手,主要针对于青春期寻常痤疮。对于青春期后痤疮,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肝和情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紧张是一种复杂的不良情绪,慢性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火热上壅而发病。
齐苏堂老专家陈耀宗主任认为,根据青春期痤疮的发病机制,应用疏肝活血之法,收效颇佳。成人“祛痘”可先调肾,青春期后的痤疮,与人体的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所以治疗先要调整内分泌,以调肾为主,可以使用旱莲草、首乌、女贞子、知母等药物。
为什么会长痘?
中医认为长痘主要后以下几个原因:
1、素体阳亢
素体阳热偏盛,肺胃两经蕴热,循经上犯,熏蒸于面部、口鼻而发。
2、胃肠湿热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胃肠生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发。
3、情志失调
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或冲任不调,致使气滞血瘀,气郁化火,上犯颜面而发。
4、湿热蕴蒸
湿热郁久,凝聚为痰,阻滞气血,致使湿热痰瘀互结,聚结于颜面、下颌等部位,发为囊肿、结节。
5、生理原因
长痘痘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皮脂分泌过多,毛孔堵塞和细菌滋生。
油脂的分泌和雄性荷尔蒙(男女体内都有)密切相关,当处在在青春期、女性生理期和孕期,雄性荷尔蒙分泌旺盛会促进和加剧油脂的分泌,而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衡。过剩的皮脂分泌容易吸附脏空气、污染物而导致毛孔堵塞,尤其是油性皮肤和混合性偏油的皮肤。但任何肤质,25岁以后,肌肤的新陈代谢放慢,如果不做面膜护理定期去除角质,或者平常不用棉片擦拭爽肤水,自然老化角质就会残留于肌肤表面不易脱落,堵塞毛孔而引发痘痘。
当污垢和油脂堵塞毛孔,细菌较容易繁殖,为痘痘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温床。而且,如果额头刘海不清洁,或者经常用手去触碰,抓挠脸部,更易引发额头和面部的痘痘。但过度的清洁反而会破坏皮肤的弱酸性环境而导致细菌滋生,从而促进痘痘的生长和进一步加剧痘痘发展的状况。
6、生活卫生原因
(1)不恰当的饮食:喜欢吃辣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和大蒜,酒,茶;吃油炸食品:如油炸,烧烤,油炸鸡;吃油腻的食物:例如,当你把太多的植物油,猪油和其它烹饪;吃吃腥食品:如鳗鱼,虾,蟹,章鱼,等;吃高糖的食物:如白糖,冰糖,红糖,糖,巧克力,冰淇淋。
(2)情绪压力的变化:工作压力、睡眠质量差、经常在熬夜。
(3)卸妆不彻底:主要表现卸妆不完整的,从而给脸上留下油脂污垢,造成堵塞的毛孔。
(4)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燥。
痘痘的分类
1、肺经蕴热型
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法治则:清凉肺血
常用药物: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热毒型
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
常用药物: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
3、脾胃湿热型
主要表现:粉刺发作频繁,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治则:清热利湿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桑叶等。
4、血瘀痰凝型
主要表现: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以及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此型多见于长期慢性患者。
治法治则:活血化痰、软坚散结
常用药物:大黄、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土茯苓、僵蚕等。
5、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闷不舒、两肋胀痛、喜生闷气,女性经期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
治法治则:舒肝理气散结。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赤芍、白芍、生甘草、香附、丹皮、栀子、连翘、夏枯草。
看痘识病变部位
1.额头痘VS肝脏
如果你的额头总有大粒痘痘不断,那说明你的肝脏已经积累了过多毒素,
不规律的生活、昼夜颠倒、长时间熬夜都会让肝脏不能在正常时间(夜里
10点~12点)工作,毒素就会积累下来。
建议:让肝脏按时工作,晚10点按时上床睡觉,让身体进入休眠状态也有利于肝脏排毒工作。
2.鼻翼痘VS胃
当鼻翼处长出痘痘时,除了此处油脂分泌旺盛的原因外,还是胃火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