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留美归国的油脂专业生年9月,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美国旧金山起程,载着至少位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留美回国潮中同船回国人数最多的一次航班。这次航班,给新生的中国带回来一大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未来之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进程,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学人,他们之中产生12位著名院士:赵忠尧、沈善炯、鲍文奎、涂光炽、邓稼先、叶笃正、余国琮、庄逢甘、彭司勋、周镜、傅鹰、池际尚,其中邓稼先和叶笃正分别是“两弹一星元勋”奖章和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提供了一份威尔逊总统轮第十七次航程中国同学联谊会拟定的“回国同学人名录”,按姓氏拼音排序。威尔逊总统号第十七次航程中国留学人员通讯录在这一百多位留学回国人员中,有两位陈姓留学生对我国食品工业学科建设和油脂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是陈舜祖和陈绍澧,名单显示陈绍澧(油脂工业)、陈舜祖(食品工业)。陈舜祖,(参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粮食工程》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片段)浙江余姚人,年生,岭南大学本科毕业,年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留学。年回国后毕生奉献给食品教育事业,年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食品工业系讲师,并兼任食品工业教学小组组长,年随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轻工业学院,任食工系副教授,陈舜祖是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学科的老前辈和带头人,曾任民盟无锡市委常委,年7月去世。陈舜祖等编著的《食品工艺学》教材陈绍澧,年生,年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年在美国爱荷华州(IOWA)立大学毕业并获得理学(油脂工业)硕士。陈绍澧回国后,并没有从事他在国外所学的“油脂工业”专业,而是根据国家需要安排到中科院石油所和兰州化学物理所,投身国防科研工业。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时曾参加设计过弓形浸出设备并带回一套25t/d大豆的流程图,这套图纸对我国首套连续浸出设备的设计和诞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原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所长曲永洵先生回忆:关于浸出器的选型,当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少礼(即陈绍澧)研究员介绍了弓形浸出设备情况、这套设备很有创意,此外考虑到螺旋式浸出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特点。经过讨论决定设计这两种小型浸出器进行试验,设计后由油脂总厂进行制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