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碳中和系列生物基行业政策保驾护航下潜

1.万亿生物基蓝海新赛道,政策引导消费渐成流行趋势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保障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净零排放),拉开了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序幕。近年来,生物科技领域高速发展,并不断在能源、化工、材料、农业、医药等方面获得新的应用。生物基替代化石基产品,并转向低碳经济是全球解决经济增长及环境问题的长期战略。

1.1.转型低碳经济,生物基产业万亿新蓝海

生物基产品包括燃料、化学品及材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根据欧盟领先市场倡议(LMI),生物基产品是指源自生物质的非食品产品,范围包括生物燃料、化学品及下游材料。该概念不包括纸浆和纸张,木制品以及以生物质为能源的传统生物基产品(例如秸秆)。

转向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生物基产业是其中重要一环。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CO2为主)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通过生物质—生物基产品—循环利用或燃烧—CO2—生物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发展生物基产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

生物基产业是一片广阔新蓝海,赛道众多,总市场规模近亿美元,缺口近亿美元。据经合组织(OECD)预计,全球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产品由化工过程而来,在未来的10年,至少有20%的石化产品、约亿美元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目前替代率不到5%,缺口近亿美元。

1.2.碳中和战略下减排重要手段,政府力推产业升级

各国力推生物基产业转型升级并制定远期碳中和战略目标。据美国《生物质技术路线图》规划,年生物基化学品将替代25%有机化学品和20%的石油燃料;据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规划,年生物基原料替代6%-12%化工原料、30%-60%精细化学品由生物基制造;我国规划未来现代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1万亿元,生物基产品在全部化学品产量中的比重达到25%。欧美力推年实现碳中和,我国紧随其后,随着三大经济体政策上的推进,全球碳减排进程开始加速。

碳减排等三大优势是世界各国政府力求向生物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1)碳减排:《巴黎协定》全球性公约约束,生物基替代石化产品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加速碳中和进程;2)可持续:长期来看化石能源开采不可持续,转向生物产业势在必然;3)促发展:通过新兴产业刺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等等。

全球性气候问题及《巴黎协定》公约约束下,低碳生物基产品成为石化产品的最佳替代方案。近三十年来,全球CO2排放量屡创新高,年达到亿吨,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年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在纽约签署《巴黎协定》,为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巴黎协定,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oC之内,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则意味着未来全球1/3的石油储量、1/2的天然气储量和80%以上的煤炭储量应保持未使用状态,未来生物基替代化石基产品将成为大势所趋,且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手段。生物基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均能大幅削减碳排放,随着生物基产品占比逐步提高,减排优势将更加显著。

欧美引领的“碳中和旗帜”下,我国能源转型迫在眉睫。据碳交易产业联盟资讯,年9月,欧盟承诺到年减排从40%提高至55%,而目前拜登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使美国回归《巴黎协定》。在欧美引领“碳中和”并抢夺“碳定价权”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制定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宏大目标不仅是责任担当,更是避免掣肘于巴黎协定下的“能源限制”。长期来看,这将对我国煤炭、石化能源及加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转型生物基产业已是箭在弦上。

1.3.财政扶持与碳价政策双管齐下,为生物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中美欧出台系列生物基专项计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国和欧盟是生物基产业先行者,各地区近年来均出台系列专项计划,并通过庞大的财政支持加速生物替代战略落地,美国政府每年投入亿美元用于专项采购生物基产品,生物基企业则给予最高2.5亿美元的担保贷款和其他补贴;欧盟地平线欧洲专项更是计划在至年筹备近亿欧元以加速产业发展;我国更是政策采购、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基金多管齐下,据“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在年实现现代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1万亿元。

碳交易机制和碳税制度为主的碳定价政策是实现GHG排放控制目标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手段,未来有望成为生物基产业成本优势的基石。

碳交易政策通过市场和法律法规强制提高石化燃料、产品的生产使用成本,从而形成生物基产品的成本优势,引导产业转型。通过政策法规政府限定石化企业GHG排放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从碳交易市场购买排放权,交易所在地区碳价越高,限额缺口越大,生产成本越高;相比之下生物制造企业耗排双低,产品贡献的GHG减排抵消生产排放的同时还可以兑换碳信用额度并在市场出售,转化为产品的成本优势,产品产能、GHG减排越高,规模成本降低,价格优势越大。

征收碳税同样意味着化石基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利好生物基产业。在碳税形式上,各国有的作为独立税种,有的作为早已存在的能源税或消费税的税目形式出现,有的是取代了之前的燃料税。碳税通常对化石燃料征收,部分欧盟国家执行力度非常严格,如德国对柴油征收47.04欧分/升的消费税,而对于生物柴油税收减免后的税额仅为18.6欧分/升。

1.4.生态标签政策引导消费成为趋势

生态标签是一种新的政策工具,通过在生物基产品上贴标签与石化产品区分开,鼓励消费者增加绿色消费。欧盟建立的生态标签制度,从设计、采购、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到回收等产品生命全周期考察其环境影响,并采用第三方认证将信息公开,以赢得消费者信赖。生物基产品的生态标签制度在欧美地区已推行多年。欧盟生态标签(Eco-label,又称欧洲之花)、德国“蓝天使”(DerBlaueEngel)、北欧生态标签(NordicSwanEcolable,又称北欧白天鹅)是欧洲最负盛名的三种多重认证生态标签。美国农业部也在年推出USDA标签认证,目前已有超过多种产品获得认证,标签上标有产品生物基部分含量,便于政府和消费者采购时区分(政府采购标准:生物基含量不低于25%)。

欧盟生物基产品的生态标签制度实施以来,在消费者意识及市场渗透方面已发挥强力作用。以欧洲社会认可度最高的生态标签“欧洲之花”为例,据欧委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yyj/13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