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揭秘化妆品大牌们的忽悠手法,工商局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4.html

一说到化妆品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很多人想到的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假货,然而,很多化妆品大牌也时有忽悠的事情发生,有的大忽悠甚至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工商局罚款。比如下面这些近几年发生的事情,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

●年兰蔻高清微整系列被罚,好好的护肤品品名竟然叫做”微整精华”,跨界欲望不要太强,搞不清楚自己是要做护肤品还是要做医美。

结局:罚款金额不明,产品全部强制下架。

●年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因为宣称:”只需要一天,牙齿就真的白了”,虚假宣称被罚。

结局:罚款万,这是当时中国化妆品史上最大的一笔罚款。

以上这些都是大牌市场部玩得过火了

违规受到了惩罚

是的,化妆品产品的广告与宣称,要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无论是大杀器《广告法》,还是行业内的法规,都是规范和约束着这些宣称的。

简单说来,宣称首先必须是真实的没有夸张的,同时是要有证据来支持的。而且不同渠道的要求也不一样,包装上的宣称要求最严格,其次是电视广告,电商产品页社交媒体上要求最低。这里还要透露行业内都知道但消费者还不知道的事实,就是上海食药监局对宣称的审核是国内最严格最苛刻的,上面兰蔻和佳洁士被罚都是上海药监局开的罚单。所以,当你看到下面我举的例子感觉很常见的时候,那是因为那些产品根本不是上海生产/进口的。我们这篇文章,也是以上海的高标准来讨论的。

虽然法规很严,但是各大跨国化妆品公司从来都是人才济济,有着专门的法规与法务团队(给这些律师开的工资可比研发工程师们高多了(心好痛_(:_」∠)_)可见其重要性)。他们与激进的市场部一起,钻钻法律的空子,或者使用一些文字游戏,让那些本来不能讲的宣称,变得合情合理,然后让这些宣称出现在店内宣传物料,杂志,电视广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zhixingye.com/yzhyyj/16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