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油饼、猪油饭,这些家常美食相信大多数人都品尝过,味道浓香四溢,主料之一的猪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是近年出现了“吃猪油死得快”、“一勺猪油五副药”这些矛盾的说法,究竟该听谁的呢?
流传几千年的食材
许多年纪大些的朋友可能都拥有相似的童年回忆,冬日的清晨到来,不情愿的爬出温暖被窝,一阵浓郁的香味唤醒昏沉沉的脑子,餐桌上一眼热气腾腾的米饭已经拌好。大口的吃下后,回味着刚才嘴里的美味,走出家门上学或者工作,寒风都没那么刺骨了。
这碗看似单调的米饭通常都是猪油和酱油搭配,上面铺着咸菜或者香肠,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具体猪油的历史有多久远,可能就要超出大家的认知了。
猪油在各地的叫法不同,南方多称呼为“大油”,北方则更加直白的称做“荤油”。想要获取到足够的油脂,就要驯化厚的猪,野猪能提供的油脂太少了。中国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国家,早在商代以前就有专门养猪的农户,相信那时猪油已经登上王侯将相的餐桌,成为了权贵们的美食。
到了周朝伊始,周公带头编撰的《周礼》中,开始出现了老百姓吃猪油的记录,《周礼·天官家宰》中写到:“秋行犊麛,膳膏腥。”这里的膏腥就是指猪油,可见在那时吃猪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习俗,养殖技术和炼油技术肯定相当成熟。
不过想要每个人都吃上猪油也不现实,直到汉代末期,猪油商贩还属于高收入群体,《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畈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雍伯靠卖猪油赚了无数财富,可见这门生意的用户一定不是穷苦百姓。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吃不起猪油难道吃的是植物油?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老百姓除了从食物里直接获取油脂,没有其他途径,平日里做菜只有“煮”一种烹饪方式,直到汉末三国时期,植物油榨取技术取得突破,才有人逐渐尝试“炒”和“煎”之类的烹饪方式,可惜魏晋数百年的战乱,植物油作为军事资源被广泛用于“火攻”,老百姓想吃到也没那么容易。
直到贞观之治到来,老百姓才实现了“猪油自由”,而到了宋朝的经济大繁荣时期,猪油和植物油开始并驾齐驱,可选择性更多,豆油、芝麻油、菜籽油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除了做菜,猪油还被开发成了药材《本草纲目》中猪油入药多达数十种。猪油至此开始了餐桌、药房两头“忙碌”的历史,老百姓也认同猪油是美食之一,直达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渐被“赶出”厨房。
猪油的害处
猪油的害处确实很多,罪魁祸首就是炼油技术和储存方式原始,以及动物油脂的成分问题。
每家每户都可以买肥肉炼油,铁锅加热让肥肉融化,待到油脂充分浸出后,猪油就成功获取了,可是由于肥肉的质量,以及选取的部位不尽相同,很多猪油颜色暗红,气味更是难闻。可想而知这些猪油的杂质非常多,高温之下很容易产生对有害物质。
储存方式则更加没有保障,很多人为了取用方便,甚至把猪油放在盆子里露天放置。这就让猪油被氧化,危害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没有相关的科普和官方指导,家家户户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身体受到猪油危害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这些,猪油最被人们诟病的还是营养成分的问题。其饱和脂肪的含量远高于常见的豆油、花生油,有的甚至高出数倍!这些饱和脂肪很难被身体吸收,更多的是变成备用能量堆积在皮肤下面,形成厚厚的脂肪层,少部分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附着在血管里面,加速血管的老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饱和脂肪也会产生一个恶性刺激,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同样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这个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慢性病出现的时间一般在中老年。相对的来说,猪油的害处可能伴随着身体老化出现,是否要抵制猪油,还要对比它的好处来看。
猪油的好处同样多
既然猪油是食材,我们就必须谈到它的美味。众所周知猪油炼制时要经过高温加热,肥肉中的羰基会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徳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原酮、荃、杂环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有香味,混合在一起会让人的食欲大增。
然后再来分析猪油的营养成分,和植物油一样,猪油的主要成飞是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前面提到的饱和脂肪酸可能是猪油和植物油的唯一区别,但是这些饱和脂肪酸稳定性极高,在高温烹饪中更加稳定,所以吃起来不会有油腻的感觉,口感也更丝滑细腻。比如我们吃的芝麻汤圆,如果用植物油来做馅,可能吃两个就受不了了,猪油就成了适合的材料。
另外也不能过度妖魔化猪油里的脂肪,人的身体组织有很多都来自脂肪,比如前列腺素、胆固醇和很多性激素,少了脂肪会造成大麻烦。
许多鼓励大家多吃猪油的文章编造了一些假消息,比如吃猪油可以抗癌、解毒等,由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所以不要轻信而过度吃猪油,因为凡事都要有限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争议的终点
早些年有“味精对身体有害”的传言,一度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厨房里发现味精和发现毒药一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味精的成分和身体没有任何冲突,也不会和绝大多数常见食材冲突,猪油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
首先要强调的是,任何食材都不能过量食用,否则都会造成各种副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盐,一顿吃一斤的话,会细胞脱而休克,严重的可能死亡,那么可以证明盐对身体有害吗?猪油更是这样,不过它面临的状况更特殊。
宋朝到民国主要的食用油就是猪油,影响老百姓的寿命了吗?根据学者林万孝先生的统计,民国以前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不足30岁,民国时大约在35岁左右。古人面临的战争和天灾是现在无法想的,寿命短不奇怪,至于猪油是不是罪魁祸首我想可能会有,但是关系不大,因为古人能活到老年的可能不多。
现在社会稳定,生活物质富足,可能老百姓天天都能吃到肉,脂肪的摄入量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在这个基础上再吃嗯多的猪油,一定会加重身体的负担,本来已经体重超标,再让血管更狭窄,难免不会生病。
所以猪油可以吃,而且作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延续下去。但是不要过量,比如工作时点了外卖,商家为了口味使用了大量猪油,那么回到家中就换其他食用油烧菜,换个口味也给身体喘息时间。
猪油在中国老百姓中意义非凡,上到满汉全席的主要用油,下到赶地铁时嘴里叼着的油饼,香味伴随着着我们走过岁月。油脂的热爱是每个人类的本能,也是生存的必需品,如果身体健康、作息规律、适量运动,猪油的美味完全有理由盖过它的害处,继续飘香在坊间的烟火气之中。
作者:旧时梦话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