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万亩,比年下降15.5%;产量为.2万吨,比年下降13.0%;国内棉花消费受纺织品出口增长受限、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影响,难以恢复到千万吨的水平,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万吨缓慢缩减至.7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万吨,比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目标价格水平的调整对新疆植棉面积的增减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内地省份的补贴水平和补贴方式对长江、黄河棉区的植棉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技术因素的不确定性。机采棉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将对未来中国棉花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抗虫棉的应用为中国棉花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产量、改良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等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取决于多条件的集成作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是影响未来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对中国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
报告指出,年,我国油料油脂行业出现油料进口量大幅增加、油脂进减出增、国内外价格持续倒挂的新特点。预计未来10年,油料(含大豆)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稳步提高,产量稳定增加。随着油料价格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农户种植大豆、花生、油菜等主要油料的积极性稳定。木本油料在国家支持下预计种植面积稳中略增,但受耕地资源约束,增长空间将有限。预计年大豆、油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万亩(万公顷)、万亩(万公顷)和万亩(万公顷),较~年基期分别增长5.3%、2.7%和6.7%。
目前我国油料单产水平与世界油料主产国相比还有增长空间,通过在培育选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应用及田间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油料单产水平。预计年,大豆、油菜籽、花生单产水平将分别达到公斤/亩(公斤/公顷)、公斤/亩(公斤/公顷)和公斤/亩(公斤/公顷),较~年基期分别增加9.9%、5.3%和7.1%。
由于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稳步提升,未来10年油料总产量将稳中有增,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稳定增加。预计年,油料(含大豆)产量达万吨,较~年基期增15.1%,其中大豆、油菜籽、花生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和万吨,较~年基期分别增15.6%、8.8%和14.2%;年国产油料压榨食用植物油将达万吨,较~年基期增加83万吨,增幅8.0%。
在食用植物油消费方面,消费量稳中略增,但增速放缓,结构逐渐升级。未来10年,受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及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油料以及食用植物油消费将呈稳中有增态势。但受健康饮食理念和“反浪费”活动影响,未来餐饮用油消费增速有望放缓。展望期内,中国国内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年均增速0.5%,远低于~年间5%以上的年均增速,预计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达到万吨左右。
同时,预测食用植物油消费将呈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消费结构也将逐步升级。据测算,~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中,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分别约占44%、24%、16%和8%。未来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进一步严格执行食用植物油质量标准,棕榈油作为餐饮业和工业用油的搀兑油品,比重将有所下降;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消费比重将略增;受国内玉米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玉米油产量不断增加,消费预计也将逐渐增加;茶籽油等木本油料压榨食用植物油有望受到更多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